阅读新闻
走近名师,为学日益 (王晓红)
2月25-26日,我去聆听了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观摩研讨课,聆听了大咖们的智慧之语。对华应龙老师是由衷的佩服,他能将数学课上出诗的意境,悠远深刻。吴正宪老师让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亲其学生。叶鸿琳老师抓住基本概念分清楚平均数与平均分,教学手段简单但却深刻。刘伟男老师和谭青秀老师上的同课异构认识面积让人耳目一新。顾亚龙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宽度及生命的温度。思绪纷杂,将些许心得汇报如下:
一、 我见青山多妩媚
华老师上的是认识面积,他用凤凰城的织布视频引入,让孩子填一填“积__成__”,孩子们开动脑筋,填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积水成渊……最后归纳为“积线成面”,引出“面积”。上到这里,我开始头脑风暴了,这不就是学科融合吗?数学上的内容与现象为什么不可以用语文知识来表达呢?这样可能更精简。至此我的目光被华老师吸引了,逃不开了。
继续往下探究“面里面有什么?”时,华老师以白雪公主的故事为情境。在出示这两张床时,华老师问:“如何来比较哪张床更大一些,适合白雪公主睡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说法,华老师只负责傻笑说:“好好,真好真好”没有判定谁对谁错,他就是要学生不断地去想去试。他给予学生的就是表扬,即算是孩子故意的挑刺他都觉得好,因为这个孩子勇于表达自己亲眼看到的。华老师给了孩子很大很大的空间。最后华老师更是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来比较两个图形谁面积更大一些,想一想面里面可以有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有的人画了蝴蝶结、圆形、正方形……还让孩子们离开座位,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能不能对自己的画法进行改正,孩子们最后站在讲台上,有自信地面对大家评价自己的做法。
华老师课后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学生总要犯的错,早犯比晚犯好。课堂上的学生的错误中你要看到他对的地方,就像陶行知的四块糖。错都是宝贵的资源,所以课堂上不要怕孩子犯错,尽量让学生去尝试,试着试着就知道那个可行。我想像华老师如此上课数学真的不甚难。
二、 绝知此事要躬行
华老师说:“备课要做到涸泽而渔。”也就是说所有的资料都要学习了解,然后形成自己的课。刘伟男和谭青秀老师说她们上课前将这节课的相关的视频文章评论全都了然于胸,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中到底用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那么就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什么是他们可以想到的,什么是他们最近发展区,都是需要考虑的。听到这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备课过程,我是否做到所有资料了然于胸,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可行,他们身上的这种对教学的执念值得我学习。
三、 吾生有崖,而知也无涯
顾亚龙老师的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让我开阔了眼界,顾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话语和那和蔼亲切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顾老师《把握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五个度》的讲座更是生动,听顾老师娓娓道来,欣赏着他精致的课件,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教学设计还有这么多的“度”啊!顾老师的讲座如同他的课一样,因为睿智而深刻,因为“有思想”而有灵魂。顾老师讲到“思想的深度”时说了一句话:“让数学‘回溯’知识的原点,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年月日》这节课中,顾老师通过介绍“凯撒制定历法”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很形象地明白了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的道理。我们平时教学《年月日》的时候总感觉没有什么可挖的,听了这一课我才知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也会非常深刻,更有利于孩子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顾老师又讲了他是如何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的,我们在教学中只是“信手拿来”量角器,利用了前人的智慧成果去教给学生怎样使用,学生很茫然。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前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量角器呢?顾老师利用课件和学生一起创造出了量角器,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愉快而又成功的一次体验啊!正如顾老师所说:“不要让知识的原点成为数学的盲点!”这也是我们今后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
学习归来,似乎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更多的认识,它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它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充满智慧挑战,它是教师与学生同心、同行、同乐、同长的过程!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思考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