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语文教研组第八次校本研修
语文教研组第八次校本研修
2018年12月12日中午,全体语文老师在多功能室参加了语文组理论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由戚微琪老师主持,她从“序言带来的感悟、读书笔记的呈现、书中内容的感悟以及综合课程的思考”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她对《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的解读。
活动结束后,每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郑芳:课堂上,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学生不确定的回答和表现。当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告诫自己这种回答具有重要意义,不可以棒杀,要慎重对待。
杨玲:《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一个个案例就如同看到了自己,让我进一步看清哪些应该做的、可能做的和必须做的事情,从我做起,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这一静悄悄的革命。
张佳慧:“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尊重,打开心扉,每个人的学习活动都得到关注。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的进行中,获得独立的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有充分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尽力互相关注学生间的知识交流和只是感情的交流。
杨李: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徐立勇:相互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所以学会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因为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能,能帮助他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
蒋钰: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他提出观点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样的发人深省!
王晓红:追求思想的深度,而不是课堂的热闹。课堂上需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静静地思考往往比不停的活动有用。
宣雯:佐藤学认识到的“主体性神话”其实就是教育从“以学生为主体”到“以学为主体的”的转变问题,实则强调了在现实课堂中观察、对话、倾听、理解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文化,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切实的成果。
严国春: 在书中,左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不可能学的好。……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确实,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李梦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追求并要到达的目标。这并不是让我们把重心全放在学生身上,而忘了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教师生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生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奋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宋文俭:静悄悄的课堂也精彩,活泼泼的思维在流淌:希望所有的学生能在倾听中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对问题进行梳理,通过思考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概括起来就是一目光注视、二自主思考、三梳理提升。
沈晓峰:沉下心来倾听,静下心来思考,张开心来表达,这是一种幸福的美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这种课堂的营造需要教师潜下心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倾听孩子的心声、契合学生思考和成长的脉搏,让课堂灵动而精彩,让教学充满价值和魅力。点拨学生、关切学生、激发学生,以学为中心,在师生互动中同生共长。
钱怡婕:“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尊重,打开心扉,每个人的学习活动都得到关注。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的进行中,获得独立的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有充分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尽力互相关注学生间的知识交流和只是感情的交流。
王丽春:只有教师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取得教学相长.达到一种灵敏中的寂静状态,让“静中求活”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意境。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心灵的相互启迪。
沈春妹:《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使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王敏红: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 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范潇湘: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理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我们要追求用心地倾听的教室。
诸玉文: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持续专心专意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敏
感的对应,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学生之间的倾听,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其中教师要相机介入,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明白,学生的相互倾听始终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
诸桦桢: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正是体现一个班级常规好坏的重要点。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
撰稿:宣雯 摄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