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艺术思维的策略研究 课题论证书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小 学 美 术
课 题 名 称 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艺术思维的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徐 贤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进区林南小学
开 题 时 间 2018.10.16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8年11月13日 地点:林南小学 评议专家:钱新建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研究题目:《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艺术思维的策略研究 》 本课题是基于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艺术思维能力,旨在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以及在较高的欣赏水平指导下的艺术创作。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是艺术创作、鉴赏中的独特的思维活动、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就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成分。艺术思维是艺术创造、艺术鉴赏中特殊的思维活动,它贯穿于观察生活、艺术认识、艺术体验、意象创造、艺术构思、艺术表达等全过程更具形象的丰富性、完整性、想象的自由度、情感的激越性和创造的自觉性,更具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更充溢理性内容和个性特征,是形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呈现出来的高级形态。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方法: 通过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研究,确定以下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思维导图的含义、特点、分类的现状。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图像识读能力的含义、特点、分类的现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基于思维导图构建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 2.通过研究,基于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艺术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调查方法从图像观察、图像认识、艺术体验、艺术创造、艺术构思、艺术表达等方面了解小学阶段学生艺术思维的现状。 基于思维导图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小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个人目标。总目标设置围绕小学阶段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全面性、概括性。阶段目标设置围绕小学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逐层构建小学阶段学生图象识读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个人目标设置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已有水平,构建小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3.通过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运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思维导图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个别指导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建立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艺术观察、艺术认识、艺术表达和艺术构思的途径。建立思维导图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艺术认识、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的途径。建立思维导图在个别指导中,注重培养艺术构思、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 运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并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的提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学生档案袋。 (三)研究组织分工及进度: 本课题计划三年半时间完成,徐贤全面主持并负责课题各项工作的有序组织和开展,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1月到2017年8月) 徐贤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确定研究小组、加强理论学习。收集整理思维导图和艺术思维相关的资料。思维导图和艺术思维等方面的论文、经验总结等,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基础。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课题立项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8年9月到2018年10月) 课题研究小组,段美君、施红英负责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调查方法从艺术观察、艺术认识、艺术体验、艺术创造、艺术构思、艺术表达等方面了解小学阶段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现状。在这基础上分工负责,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对方案进行研讨论证。同时开展专业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8年11月到2021年6月) 1、2018.11~2018.12确立研究重点。 基于思维导图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小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个人目标。明确各课题组成员金立成(造型表现领域)、钱梦鸽(设计应用领域)、仇雯娇(欣赏评述领域)、徐蓉(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工作,段美君、施红英分别围绕中、高学段有效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徐贤对课题网站进行全面设计。 阶段成果预计有:专题论文、调查分析、课题管理网站的雏形等。 2、2019.1~2019.12 基于思维导图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个别指导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课例研讨。上传课题网站资源。本阶段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将教学行为与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教师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使研究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 阶段成果预计有:论文、课堂录像、案例分析、教案、教师经验总结或论文集等。 3、2020.1~2021.8 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并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的提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学生档案袋。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 阶段成果预计有:论文、教案、论文集、课题管理网站等。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9月到2021年12月) 该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主要工作有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筹备课题鉴定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论文、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等等。 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论文集、学生作品、课题管理网站等。整理资料,汇总材料。 (七)研究经费保障: 1.文献资料费: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的费用。 2.调研差旅费:外出参观、听课学习等费用。 3.各种会议费:开题论证会、研讨会、成果鉴定会、专家评审会等费用。 4.其它费用:包括用于研究人员的特殊津贴或奖励费等。 (八)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以教学协作片学科同盟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各成员的成果形式主要体现为: 1.《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探究出基于思维导图构建小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3.在课题研究中生成优秀教学论文、成功案例、视频资源、学生绘画获奖作品等。
|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图象识读能力,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究思维导图对提高学生图象识读能力的作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课,贴近生活,参与到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有较强的可行性,课题定位的理论目标和实现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得当课题明确了以探索思维导图构建小学图像识读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的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 4.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在研究计划中按时间顺序列分解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详细的划分,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应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可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开题论证的意见,课题组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作如下变更: 1.将本课题名称变更为《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图象识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课题内容也作相应变更,变更为: ①通过研究,探索思维导图构建小学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②通过研究,基于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有所提高。 ③通过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和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解读能力。
课题主持人签名
2018年 10 月16 日
|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2018 年 10 月 1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