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
《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美术图像识读能力的研究》
实施总结(2019.10-2020.12)
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徐贤
通过这一阶段的时间,全体课题组成员对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美术图像识读能力的研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围小学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开发途径和策略为出发点,进行课题研究。
思维导图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个别指导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图象识读能力。建立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艺术观察、艺术认识、艺术表达和艺术构思的途径。建立思维导图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艺术认识、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的途径。建立思维导图在个别指导中,注重培养艺术构思、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
1.理论学习,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组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在网上搜集了学习资料,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习,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后撰写读书笔记。2018年9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的思维导图作品。
2.课题组成员以思维导图为媒介,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课型领域对教材提供的范图进行识读。并侧重中高年段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使用这一工具进行图象识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思维导图的含义、特点、分类的现状,了解图像识读能力的含义、特点、分类的现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基于思维导图构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调查方法从图像观察、图像认识、艺术体验、艺术创造、艺术构思、艺术表达等方面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图象识读的现状。基于思维导图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小学生图象识读能力培养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个人目标。总目标设置围绕小学阶段学生图象识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全面性、概括性。阶段目标设置围绕小学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逐层构建小学阶段学生图象识读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个人目标设置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已有水平,构建个性图象识读能力培养目标。
建立思维导图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艺术认识、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的途径。建立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艺术观察、艺术认识、艺术表达和艺术构思的途径。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其中多位老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获奖,并发表多篇文章,最后顺利结题。
小学美术图像识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合理统筹安排和科学设计。在开发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多元化培养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如何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要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印证,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