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赓续非遗文化 感受工匠魅力

录入者: 宋文俭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1-11-27    【字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走进林课后服务

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林南小学依据学校课后服务方案,优化活动内容、实施路径和方法,关注生情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创新,关注协同共育,聘请了常州掐丝珐琅画第五代传人黄洪德为课后服务辅导老师,引进非遗文化“掐丝珐琅”,促进学生的多元和全面发展

掐丝珐琅在民间又叫景泰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中又以乾隆朝的掐丝珐琅色彩最丰富,有“十八色成造”之说。常州掐丝珐琅画,为常州黄氏家族始创自清咸丰9年(1859年)起,其工艺、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2021年11月26日,常州掐丝珐琅画第五代传人黄洪德走进林南小学五年级课后延时服务,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掐丝珐琅的世界,感受景泰蓝珐琅掐丝工艺的精湛。

黄洪德爷爷通过两个宣传片向孩子们介绍了常州掐丝珐琅的历史和工艺制作作为常州市省级非遗项目的掐丝珐琅画,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大平面装饰画,画质精良,用料考究,是一种集装饰、艺术欣赏、收藏于一体的美术画种。黄洪德少年时代起,就受家族艺术氛围的熏陶和影响,耳濡目染,师从父亲学习制作常州掐丝珐琅画。学成后,创办工艺厂,将濒临失传的家族艺术瑰宝传承了下来,专事创作、制作常州掐丝珐琅画,此后佳作迭出,影响日甚。

在黄爷爷展示的当口,孩子们看得认真眼睛里闪现出艳羡的目光,当看到黄爷爷经过反复尝试才让60%的铜丝和珐琅质花纹固定在铜器上时,视频中的黄爷爷笑了,孩子们也笑了。当黄爷爷向孩子们现场展示掐丝珐琅画作品时,孩子们的眼睛瞪大了,一个个都惊讶于艺术的神奇,赞不绝口最后孩子们和黄爷爷进行互动一个个好奇的种子在心里萌芽

从孩子们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对掐丝珐琅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孩子们去学习并感受这一传统技艺的内在活力,体会“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内涵相信在林南小学课后延时这样的多元项目式活动中,孩子们会承担起赓续非遗文化的责任林南小学供稿  撰写:李梦娜  摄影:赵晓霞  李梦娜   审核:宋文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