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不教之教”语文实践中期小结(李梦娜)

录入者: 李梦娜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251    发布时间: 2022-10-08    【字体:
微信微信
QQ空间QQ空间


  教学之道不是训诫,不是传授,当然更不是灌输,而是点拨和点化。因此,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的思想、智慧得到自由发挥的过程,应该是学生通过主动的学、思、论,深刻理解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带来的价值,并逐渐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课改即课程改革,改课即课堂教学改革。课程与教学虽有大小之分,但绝无重要与不重要之分,也绝无主次之别。课堂教学在课改的链条上具有实质意义,应当将之作为课改的一个重点,决不能把兴奋点都放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去。二是“教”与“学”的概念。教学是一个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过程。只有教,没有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同样,只有学,没有教,也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学应是有教的学。要防止、克服教学走极端,“无师课堂”是不应提倡的。三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还应包括“教学评价”。以往我们对评价重视不够,评价与教、学有所疏离,教学过程并不完整,如何教、学、评一体化是今后改革的一个重点。

  叶圣陶强调的“各种功课的总目标”“要立精神”“要滋养学生”,阐述了一个指导思想: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这不只是一种核心理念,还应是重要的原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就是要引领教学改革,并让核心素养发展真正落实在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学理上虽然需要进一步明晰,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它一直在影响着学生发展。我们需要让它从潜在状态转化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师从随意走向自觉,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提炼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和教师研究,作为一线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应当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学科特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学科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让教学永远对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