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美的课堂
——横林小学“美的教学”语文工作坊系列活动
夏日共研,催开满树繁花;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6月8日上午,横林小学语文工作坊“美的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由高丽和查琳芝两位老师执教,邵兰芳校长现场指导。
高丽老师执教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的苦与乐。课堂伊始,高老师就和学生一起交流昆虫词语,纷繁多样而又趣味横生的昆虫世界,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兴致盎然地走进了小虫子的世界。在“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的思辨性问题指引下,孩子们读课文、找句子、理结构,知道了虫子的世界特别有意思。教学中高老师注重多元识字学习法,让学生主动识字:偏旁归类识字法认识诸多昆虫,视频溯源月字旁的演变并从身体各部位认识跟身体有关的字和词,与意思关联的多音字“泡”的读法,教学“屁股”生字时从结构到关键笔划,到练写评价,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高老师还把“朗读课文”和“练习说话”结合,用“我是一只 的小虫子,我在 。”的句式,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真正走进内心世界,感受小虫子有意思的生活。孩子们在尽情地朗读中、驰骋的想象中纷纷化身为一只只小虫子,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查琳芝老师执教四下《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笔下另一篇写小动物的佳作,蕴含了作者对母鸡由抑到扬的情感变化历程。查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我一向讨厌母鸡”的表现在哪里,勾画圈点重点词句,抓住母鸡的细节描写,从“欺软怕硬、叫声难听、拼命炫耀”三方面再现了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依据交流讨论其中原因,并充分运用媒体音频,再现了一只叫声哀怨缠绵、持续不断、张扬刺耳的母鸡形象,学生在哄然的笑声中明白,这样的叫声严重影响了身为作家的老舍正常的写作生活。课的最后,查老师还让学生运用“总分”结构,分组讨论写好一种熟悉的小动物特点的提纲,学生学方法、用方法,初步形成了写作提纲。
研讨环节,两位老师根据当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困惑。邵兰芳校长对两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邵校长建议:在教学写动物的文章,落脚点应该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母鸡的叫声难听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职业,站在老舍的立场上体会到他写作时听见母鸡的叫声,从而能更深入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情感;在教学分清脉络结构时,可以全屏出示整篇课文,让学生自己寻找概括;低中段写想象类作文,要引导学生基于生活、源于生活来架构故事情节。邵校长还告诫青年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读,弄清楚每篇课文在这一单元承担的责任,了解这一单元需要掌握的目标,对“大单元教学”有清晰的认识,在自己的备课设计中要体现。
“研”途花开,众行致远。横林小学语文团队将不断聚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打造美的课堂。(横林小学供稿 撰写:虞昳菲 摄影:潘薇 审核:宋文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