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扎扎实实开展言语实践,真真实实发展语言能力(宋文俭)
扎扎实实开展言语实践,真真实实发展语言能力
——宋文俭学习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明,“文学阅读”是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创意表达”则是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文学阅读是创意表达的基础,也是创意表达的逻辑前提,两者相互融通。在文学阅读中将创意表达作为探究的中心内容,在创意表达中尽量融进在文学阅读中所获得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个体言语经验,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综合融通。
语文教学实践中,唯有扎扎实实开展和阅读言语实践活动,才能真真实实发展语言能力、进行创意表达。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因此,只有在平时扎扎实实开展言语实践,才能真真实实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是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而且有一种永久保持的拒虫香气,这不正是外表秀美、具有高洁品质的宋庆龄的象征吗?今天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这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文章,感受宋庆龄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篇状物怀人的文章。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明了宋与樟树之间的亲密关系,宋庆龄之所以不肯搬家,就是因为舍不得庭院里的这两棵樟树,由此不难看出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两棵樟树已经成了她的知音和挚友,她们似乎存在着情感的默契和心灵的相近,密不可分。而在结尾,人们瞻仰故居的时候,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作为永久纪念,这也表明,在人们心目中,宋庆龄与樟树也是密不可分的,两棵樟树成了人们怀念宋庆龄的情感寄托,从中,可以明白,写樟树绝不是单纯的表现樟树的特点,更深层的意蕴就是象征着宋庆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品格。这些内涵,学生是不明白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内在的这种联系、写法、人格魅力?我按照自己的预设层层铺开,收到了意料之内的效果。
二是挖掘文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云雀的心愿》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后一路上的见闻,从中,小云雀明白了森林的重要性。课文内容读来确实易懂,“森林重要”的中心学生也很容易把握。课标倡导阅读教学要加强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善于将读与写、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基于此,我从解读文本密码入手,创新教学策略,向读学写,出发点是抓住文体特征,课堂才能删繁就简,真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以后,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优秀的文学名著,但对于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也并非易事。我认为可按照以下的原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浅近”原则,即所选内容相对浅显,且为学生熟知。为此,可引导学生收集并演讲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学生爱讲,能讲,讲得相对会好些。二是“直观”原则,让学生听听《三国演义》的相关音乐,看看《三国演义》的影视画面,更加直观地接触名著。三是“悬念”原则,给学生讲三国故事时,要善于设置悬念,在学生面前卖点关子,这样往往能吸引学生对小说的关注。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火烧赤壁》的故事,讲到“周瑜万事俱备,可大冬天哪有东南风呀?”时,戛然而止,并说:“想知后事如何,自己去读《三国演义》四十九回。”第二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阅读原著揭开悬念。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是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