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课题从成功申报以来进行了课堂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那么这时必须进行理论学习了。11月16日,课题组组长组织成员们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及相关论文,时间长达一个星期。成员们在理论学习完后也有了些许心得。
李梦娜:活动导向的设计不当之处在于只动手不动脑,就算学生真的有所领悟和收获,也是伴随着有趣的体验偶然发生的。而灌输式学习,即学生根据教材逐页进行学习,尽最大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材料,因此灌输式学习,就像走马观花式的欧洲旅游,没有总括性目标来引导。
钱怡婕: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它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在这个阶段,需要回答如下问题: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如果学生要有效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
张佳慧: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逆向设计”,作者还研发了逆向设计的模板,配备了一套设计标准,开发和完善了一组设计工具,为我改变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提供了从提示、向导、概念模板一直到案例的丰富的学习支架。
夏敏芝:要让教学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围绕一系列明确的学习体验来设计,尽量避免知识的灌输。当我们“灌输”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同一水平上对待所有的知识,即知识是用来回忆的或口头传授的材料。相反,提供可以说明问题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体验意义的概念框架,学习者会感觉到理解起来更容易。
成员们表示会继续阅读下去,在实践中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变革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