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教”沐秋风启新航,“研”路俯拾皆芬芳——横林小学举行“美的教学”语文工作坊活动
时维九月,序在金秋。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9月19日上午,横林小学语文工作坊“美的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如期开展。本次研讨活动由鞠青真和俞周玲两位老师执教,邵兰芳校长现场指导。通过研讨活动,旨在加强交流,促进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艺术,更新教学手段,深入研讨教材,强化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鞠青真老师执教的是《桂花雨》,她通过播放视频以及想象画面并练习说话带着学生初识桂花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鞠老师本课的重点着眼于:回忆桂花香。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的都是桂花香,而“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线索。课文多处写到了花香,鞠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如:一个“浸”字,将无形的桂花写得可触可感。
俞周玲老师的整节课,教学设计构思巧妙,别具一格。课堂上,俞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雨》所描绘的秋日画卷中,主要从秋天的雨带来的色彩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学生们在俞老师的引导下,用稚嫩却真挚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课堂气氛温馨而活跃。同时,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
研讨时,邵兰芳校长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的用心处,同时也对两位老师提出了课堂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执教《桂花雨》时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基于学生学情,符合学生水平。老师应该明确本课的主题是思乡之情,在此基础上紧扣本课训练重点——借事物表达情感来教学。第二堂课《秋天的雨》,老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做到有要求、有训练、有检测。本课文为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这一学段的每篇课文老师可以适当设置“句群分析”练习,在“句群”层面分析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篇章结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本就是一次次灵魂的撞击,是一场场诗意的修行!小学语文组将继续立足教研,优化课堂,互助互学,潜心研究。,相信在追寻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语文教师们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扎扎实实教学,用实际行动谱写教育教学新篇章,让教研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撰稿:诸桦桢 摄影:范潇湘 审核: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