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三次从头开始,成就灿烂人生

录入者: 朱春香 何均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04-28    【字体:
——访裘志伟老师记
第一次从头开始:上山下乡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眼前就会闪现那满头银发,这一头银发就是他这一生最好的见证。事情回到1969年,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上山下乡”政策的号召,未满16岁的他也背上行囊,踏上了奔赴江西上饶的行程。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湛蓝的天空、、、、、、、美不胜收,新鲜过后更多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在这里,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朋友的陪伴。15、6岁,花一样的年纪,有多少孩子不是在父母怀里撒着娇,享受着父母的疼爱,而他却在这里学会了为自己洗第一件衣服;在这里,他学会了为自己煮第一顿饭,在这里,他学会了放鸭、放羊、、、、、、他迅速地成长起来,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工作勤奋、踏实、上进,受到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第二次从头开始:江西从教
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推荐到江西上饶师范学校学习。虽然是初中毕业下乡,但出于文革特殊时期,并没有系统的扎实的学习知识,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看书,夜深人静,昏暗的灯光下犹有他好学的身影,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他这一年里生活的全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初中,第一年就身担重任,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和物理教学,工作量大,又没有经验,压力可想而知,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奔波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专研、专研再专研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在教学上,同事们遇到问题都喜欢向他请教,他的踏实肯干、无私奉献,使得他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由此他受到了领导的信任,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和物理教学。他迅速的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还多次被邀请到社会上讲学。
第三次从头开始:常州从教
12年弹指而过, 1988 年由于家庭原因,他再一次放弃了一切,背井离乡举家搬迁来到了常州,此时此刻他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还有照顾妻子、年幼孩子的家庭重任,他的工作也从初中教师转变为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面对地域、文化、学生的差异,他再一次留给了我们伏案专研的身影,每一年毕业考试,他的班级平均分都名列前茅,他用他的努力成就了无数孩子的梦想。我校的张红林老师就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据她回忆:他们班级是由众多乡村小学合并而成,学生人数众多,基础差,每天中午、下午他都在补缺补差,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届毕业班成绩位列全镇第一名。
那时候,他家住在中心校旁边,而工作在偏远的北湖却在北湖,每天凭靠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上来回奔波。每天近1小时的车程,若是碰到下雨天,就得更早的出门骑更长时间的车。另外,他还担任通讯员工作,常要把中心校的通知发到沿途的各个学校,遇到这种情况意味着他要牺牲更多的睡眠时间,提早出门。寒来暑往,早上出门的时候,星星还挂在天上,晚上归来的时候,月亮早已挂上了树梢。他是一心扑在教学上,孩子生病了挂完谁被他关在家里,甚至发生过孩子没人接送走丢的意外,因为实在无法照顾孩子,最终孩子被送回了上海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下,他就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一心只为教学,一心只有学生,换来的便是那满头银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