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家访”伴我成长
“家访”伴我成长
吴云燕
去年在蔡校长的带领下,我走访了班级小部分学生的家庭。心中颇有感触,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录。这学期学校又要开展家访活动了,会上蔡校长还表扬了我,却让我深感惭愧。因为去年的家访的活动并不是我主动提出来的。因此,面对这次的家访,我心中报以最真诚的态度。
行动还未实施,忽闻前面低年级的老师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便与赵老师协商,准备一同家访,同时也方便记录。周一,我两早早的吃完晚饭就开始了我们的家访之旅。所到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家徒四壁,生活很窘迫。父母在外辛苦打工奋斗,子女在家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用于学习。一路上我和赵老师都在感叹,为他们生活的艰辛而倍感不易。
然而当我叩响我班学生张华家的门时,我再次被震惊了。四周都是黑漆漆的,走进他家后真可以用经典剧《还珠格格》中的诗句来形容“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抬头见蟑螂,低头见老鼠”。可能用这首打油诗来形容他家略有夸张,但是他家的环境也的确是我家访过的比较困苦的家庭了。昏暗的灯光下,张华在奋笔疾书,年迈的外公开始招呼我们,我询问着张华的情况,才得知张华的父母离异后就各奔东西,母亲在江阴打工,一年半载才会回来一次,平时会给他们寄点生活费。因此张华大部分的时间都跟他的外公生活在一起。已是高龄75的外公不仅要照顾外孙的起居饮食,给外孙洗衣做饭,甚至还要督促他的学习,陪着他写作业。听到老人的诉说,看到老人的艰辛,感到老人的辛苦,我嘱咐张华要帮助外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谁知老人一口拒绝,申称只要外孙的学习好,他苦点累点都无所谓。前段时间,为了能让外孙的生活稍微宽裕一点,老人还去村口打铁,不小心还把腰给弄伤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他的外孙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听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相比这位老人,有多少家长能对孩子如此的照顾,有多少家长能对孩子如此的尽责,又有多少家长能对孩子如此的疼爱。他的关心和疼爱并没有挂在嘴上,而是放在了他的内心和行动上。
临走时,老人感激地拉着我的走,再三对我表示感谢。我摇摇头,对老人说了一句话:“张华外公,你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倒是我要谢谢你,感谢你让我明白爱的含义,感谢你让我明白何为坚持,感谢你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
回学校的路上,我不禁在想,作为老师的我该怎么去帮助这对相依为命的祖孙两呢?75岁的外公能坚持到今天还能在照顾本不属于自己责任的外孙,靠的应该就是“爱“吧!那么我呢?作为五(2)班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我又要担负什么义务和责任呢?我爱我的学生,但是当我教育他们,而他们却不听话时我曾想过要放弃他们;我爱我的学生,但当我的自身利益与学生想矛盾时我选择的是我自己;我爱我的学生,但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视同仁。经过这次的家访,我明白我要做一名怎样的老师。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爱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不轻言放弃,不放任自流。哪怕岁月流逝,哪怕青春不再,我也要像张华外公一样,做自己该做的,坚持自己坚持的,把我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可爱的学生。
一次“家访”似乎让我成长了许多,还未为人母的我似乎也能感觉到身为家长的那种责任,多走进一个家庭,就对孩子多一份了解;多走进一个家庭,就会对家长多一份谅解;多走进一个家庭,就会对我自己多一份影响。十月的家访虽已结束,但是随之的家访也会如期而至,我将认真对待每一次家访,“家访”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