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家访故事
家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它促进这三者能和谐、有效的发展。
我班学生王燕,上学期学习相当刻苦、勤奋,一心一意搞学习,课堂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而大胆的发言,很听老师的话,课内外各科作业都能很认真地完成,学习成绩相当不错,是老师和学生心中的优秀学生。但本学期以来,该学生课堂常分心走神,发言消极,经常玩一些小玩物,低头耷脑地悄悄做自己的小动作,各科作业均不认真完成,成绩明显下滑整个人就像变了个样似得。本人对此深表忧虑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当此一筹莫展之际,想到了家访,先与家长约定时间后,前往该生家庭走访,与他祖父互通情况,该生祖父向反映了家庭情况和近期表现:其父母亲春节过后外出务工,长年在外,平时经常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和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的学习极为重视,寄予厚望。该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因家境好,父母和祖父对孩子十分溺爱,有些放任,纵容孩子,一向对孩子未加严格监管。孩子以前年龄小,很听大人的话,各方面都较能循规蹈矩,做得很好。但随着年龄逐年增大,受同学中不良习气的影响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孩子自身贪玩好动的个性逐渐明显显露。特别是大人一味满足孩子的贪求,为其买了很多玩具、“学习机”等极具诱惑的东西,致使该生逐渐迷恋上了玩小玩具、玩学习机游戏、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等,孩子缺乏自制力,家长对其又听之任之、不加干预,因而孩子就日益无心学习而沉迷玩耍,导致学习积极性日益下降,成绩每况愈下。摸清了这一情况,我与该生祖父议定:对孩子一定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决不能任其自由自便,少给孩子购买玩具,引导孩子每日在完成家庭作业后,适当看电视、玩玩具,有兴趣可多看课外书籍,做好课前预习。家访后,我与其家长经常沟通,互通情况,发现成绩及时表扬,通过耐心地思想工作使该生又回到了爱学习的劲头上来了。
以前,我们常常抱怨如今的学生“今不如昔、每况愈下”,抱怨他们“先天不足、素质太低”,也时常责怪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味溺爱、无原则娇惯,对孩子的监管不力,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听之任之,有时甚至把学生表现差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学生家长身上,似乎与己无关。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及其家长好好沟通后,我们就会体会到这种沟通、配合是多么协调,多么有益,多么重要——他对我们一个人民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无异于“天助神力”、“妙药良方”,“家访”筑起“连心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