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心与心的沟通(顾红英)
顾红英
10月19日下午放学后,我来到了孟墅杨家头。走进村子,就看见几位老人在门口闲坐着,人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 “请问,杨健翔的家怎么走?他爸爸叫杨一敏。”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林南小学的老师,来家访的。”几位老人把我打量几眼,一位热心的老大爷说:“我把你引去他们家。”说完就给我引路,在我身后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家访,老师来家访,真是不多见了。”“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 现在的老师可真负责。”
来到杨健翔家,他妈妈已经下班回家,她对我的到来感到束手无策。等我说明来意,他妈妈又是泡茶又是拿苹果,十分客气,连声说:“顾老师,快请坐,快请坐!”坐下之后,我就从表扬孩子优点开始:杨健翔诚实,对老师有礼貌,热爱劳动,比较活泼。家长听了也点头认同。可是一说到学习问题就来了:拼音不会读,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不会,2-10的分与合也不会……当我告知这一切时,孩子的妈妈居然哭了。她告诉我,孩子两岁时开过刀,全身麻醉过,对他的智力可能有点影响。然后向我介绍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尤其是在学习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每天放学回家父母两人就轮流辅导,可收效甚微。有时教不会,他妈妈就会对儿子发火,爸爸在一旁看了,就会心疼地说:“教不会就算了吧,你看把孩子吓得”他妈妈还告诉我:“有一次教他读拼音,连晚上做梦还在读。如果哪一天他爸爸不在家,孩子就会很害怕,怕我打他。顾老师,我真的没有什么办法能教会我的儿子。”我专心地聆听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望着他妈妈无奈的眼神,我也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妈妈:“我们要把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放在首位,不能让他产生厌学的情绪。每天放学我不让他乘校车回家,留下来辅导他,等你们父母下班再来接。”并让她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尝试着与孩子沟通,多采用激励手段,只要孩子有点进步就给与表扬,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他妈妈激动地说:“顾老师,太谢谢你了。”
这一次的家访,是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一次心与心的对话。家访,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情,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也让老师更直观地认识了学生,理解了家长。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