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专家引领促成长,课标践行一起做
为了扎实课堂基础,为了追求更优的教育风景,为了心中的那份教育热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10月31日,我校英语教研组联合洛阳中心小学朱校开展了英语研讨活动,由李敏老师执教三上新教材Unit3 Are you Su Hai 第二课时Story time。在李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到了如何用Are you…? Yes,I am./No, I’m not.等句型询问他人姓名并礼貌地交流更多信息。
这节课做得出色的方面:
一、学习目标清晰,学生参与度高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这节课中,学生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了Are you…? Yes, I am./No, I’m not.的句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达成了学习目标。
老师秉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实践了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把学习和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并维持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中,老师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创设了积极的、能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将新知识与旧经验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这一学习过程和结果符合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
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本课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设计了带着Big question泛读泛听、紧扣每个情景子问题精读、连线理解文意等富有思维含量的教学环节,恰当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环环相扣,结构合理,严密有序。课堂提问尤其精彩。首先,问题设计合理,提问的目的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能够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如Can Mike find out them? How do you know?等问题。这种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问题具有挑战性,答对了,学生会有成就感,答不对,也不产生挫败感。其次,问题之间紧密联系,循序渐进,且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How do you think of Mike?的问题,学生最初不理解,老师换了一个问法,问Which is better?给学生提供了两种答案,让学生对比,学生就恍然大悟,领会了老师的意思。
三、注重过程结果,评价及时有效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老师采用了随机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表现进行了及时评价。如:在学生回答right的含义的问题时,老师嵌入了一个评价:Yes,you are right.评价过后,学生受到激励,鼓起勇气,答完问题。这就是这个学生在老师评价过后的进步。这是对学生学习最及时有效的反馈。老师的评价促成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整体看来,本堂课十分出色。李老师这节课的效果达标,符合学生需要,老师与这个班的学生学习融合度很高,是一节精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