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经典诵读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活动感悟
三天的时间,三位老师的讲座。才华横溢的乔光辉教授,温婉可人的阿曼老师,激情洋溢的薛瑞萍老师,温馨灵动的礼堂,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火花四溢的思想碰撞,这就是本次经典诵读研讨会带给我的阵阵惊喜,重重震撼。
乔教授举手投足尽显儒雅之风范。他说我们不缺经典,缺少的是发现经典的眼光。他也指出,不要被日复一日的教学泯灭了我们的思维。可以看一些哲学书籍,就算你只能领会三分,也是不错的。审视自己,真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必须成为我工作之余的必修课。让孩子读经典,首先老师要理解经典。学生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每天随之更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努力做用思想行走的老师。
阿曼老师的讲座没有用麦克风,却是我有史以来听的最仔细的。他讲的华德福理论我连皮毛都是一知半解。可是阿曼老师的话却是字字如矶,时刻撞击我的心灵。“你有没有注意过你现在握着的手是什么感觉,汗涔涔?转绵绵?还是有力的?或是细腻的?你有这样认真握过或摸过你们班孩子的手吗?如果没有,你回到学校最好去摸一下你们班孩子的手。”平常我们都没在意,或许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给予孩子的却是很多。“对所有的东西都要心怀敬畏”,不论是一样东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少一分急躁,多一分等待,把自己的声音降下来,让孩子自己动起来”。阿曼老师的很多话带给了震撼,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教育,这何尝不是对我的一次滋养呢。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薛瑞萍老师关于经典诵读的方法、技巧和活动设计。吟诵的方法薛老师将之概括为5小点,不超过40字,为了让我们更形象,老师还用了很多例子来加以验证,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领略了吟诵的魅力。本以为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会连篇累牍传授经典诵读的方法、技巧和活动方式,我之前还特意准备了几枝水笔芯以备笔记。哪里会料到,薛老师给我们看的是她们班一次家长会的录像,她班上原生态的早读课,甚至于她儿子唯美的结婚照。这些都是诵读滋养下的成功典范。尤其是充满活力的早读课,在音乐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我想不光是孩子们,就是我们老师也会心情愉快的。将这些联系起来才知薛老师的良苦用心,经典诵读,方法是死的,而老师、学生和家长是不同的。要让学生诵读,那么家长也要跟着诵读,至少有一部分高端家长先行动起来,高端家长带动合格家长。当然存在一些不合格家长,老师不能期望自己一呼百应,想着那些家长是佛派来修炼我们的。薛老师就是这要真实的语文老师,她用诵读滋养着班上的学生,她的每一句话都散发着语言的魅力。她身上有着一种抵挡不住的魅力,母性的光辉,真挚的师爱,智者的灵性在她身上展露无遗。
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多,尤其是作为年轻的教师,真的很需要沉淀,教学之余多读书,多汲取知识,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