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教学路上,我们美丽“相遇”》

录入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5-10-12    【字体:

教学路上,我们美丽“相遇”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张英

(此文已获奖)

【摘要】教书先育人,同其他学科一样,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智育任务,还兼有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重任。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达成英语学科的育人功效,这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中,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挖掘、捕捉的德育因素和德育实施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美丽“相遇” 

    金凤与玉露的相遇是美丽的,高山与流水的相遇是美丽的,教与学的相遇是美丽的,而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遇更是美丽且无止境的。在这无止境的美丽“相遇”中,我看到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独到优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本人就按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遇”的几种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相遇”在和谐环境中

不同的环境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的主流。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情境,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例如每当上课铃声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的问候学生: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 ”;请学生帮忙时“Excuse me”;学生帮了我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学生回答正确时总是及时送上“Good”、“Great”或“Wonderful”等评价用语;学生不会回答时用“Dont  worry”来鼓励;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主动的将这些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中。放学回家时,他们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打招呼:Good bye!Bye bye ! 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说:Can I help you?

事实证明,在和学生交往中,教师平等温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来说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取得智育与德育的共同进步。

二、“相遇”在学科教材中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贯穿整套英语教材,我觉得有以下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一)字母教学。《小学德育纲要》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英语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学生学习兴趣较浓、新鲜感还未消失的字母教学阶段,我就抓住良机,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读英语,书写认真仔细,敢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过的英语口语等习惯。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后花再大的精力也难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二)单词教学。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有些可以直接做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教学Chinaflag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求每位学生画一面国旗,要求学生注意国旗的特征。然后教师提问:Whats this?(这是什么?)What colou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How many stars on it?(它上面有几颗五角星?)接下来教师指着一面国旗,有感情地读单词、词组。通过画国旗,读国旗单词及词组,最后上升到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热爱之情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不用一句汉语进行说教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句型和课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句型和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在节日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虽然不像思品课和语文课那么易操作,但是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三、“相遇”在日常教学中

1、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帮,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以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英语中的“Thank youExcuse m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寓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中不同话题。创设不同的情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如六下《Good habits》一课,鼓励教育学生要有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三下《On the farm》一课,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加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3、寓社会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社会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谈论职业,要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没有高低贵贱,365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六上《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我适时告诉学生:老鼠虽然小但他却聪明勇敢,所以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英语新教材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使用三年来,我随时随地地收集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及时穿插到教学中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思想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谈论节日的单元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期间,我们通常吃什么?干什么?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谈论户外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嬉戏谷,从中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相遇”在课外活动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仅仅靠课内40分钟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便是课内内容的有效延伸,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英语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逐步完善了,组织好课外活动有很多事情可做,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一)学唱英语歌曲
    从儿童生理特点来看,十岁左右的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和模仿力,容易受音乐艺术的感染和吸引。通过学唱英语歌曲,来促进他们学习英语是非常有效的。在活动中我总是找一些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外国名曲教他们学唱。例如“Jingle Bell” “Merry Chrismas”等等。通过演唱这些欢快的英语歌曲,不但使同学们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也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接触了许多英语句子和单词,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和句型。
    (二)讲故事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故事中同样的词汇、同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可以训练同学们听的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故事的内容最好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寓言,例如,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The fox and the cock等。这样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语言材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游戏
   游戏是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已。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对英语句子或文章的理解,还能促使学生多说英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猜一猜、听和做、听音画画、传话等。
    (四)竞赛
    少年儿童好胜心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经常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竞赛的内容有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唱歌比赛、背单词比赛、猜谜语比赛等。在这种竞赛活动中,大家情绪高昂,学得主动,记得牢固。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我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无数次的美丽“相遇”。我坚信: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这美丽的“相遇”,挖掘、捕捉的德育因素展开教学,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引发“静水投石”的辐射效应,真正起到以点带面,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大纲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3.《教学中德育探讨》  

作者简介:

张英 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武进区英语学科带头人,武进区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新校园》、《考试周刊》、《小学时代》、《新课程导学》、《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电教》等刊物上发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