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让学校成为收获幸福的地方
让学校成为收获幸福的地方
——结合我校实际谈学校文化的建设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张佳慧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各项建设,推进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品质。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有书声,亦要有快乐。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成为师生能够收获幸福的地方。
我校在“滋育心根,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近年来实施责任教育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养根”为主题的、全体师生共建共享的学校文化。《管子•权修》云:“终生之计,莫如树人。”“百年树人,着力于根”。教育是滋育心根的工程,“心根”则是人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源泉。遵“教学相长”之理,我们提出“大树伴小树,相伴同成长”师生发展观,要求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成就自身的成长,使校园成为师生蓬勃成长的蓊郁之林。“根深”方能“叶茂”,这一过程需要“养根”。“滋育”学生的“心根”,需要尊重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需要培育学生的“人文之根”“科学之根”“健康之根”“审美之根”“实践之根”。因此,我们确立“滋育心根,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培育“养根”文化,让学生在文化浸润、学科滋养中,使学生拥有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从而成为“健康、诚信、智慧、自信的阳光少年”。
一、提炼学校文化精神,发挥学校文化的凝聚作用。
学校的文化精神,也就是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和“三风”。学校始终树立“滋育心根,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真+爱”的校训,以“唯真、友善、积极进取”的校风、“爱生、善教、教人求真”的教风、“有责、好学、学做真人”的学风,将通过校园、班级的文化环境建设和一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学校文化精神,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健康、诚信、好学、自信、阳光的人。
二、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发挥学校文化的熏陶作用。
我们以“养根”为主题,以“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的学校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典雅别致的“绿园”,一个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学园”,一个团结友爱、和睦融洽的“家园”。
1.美丽的“绿园”。创造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力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是实行学校环境育人的前提。我校占地面积不大,绿化面积不多,但我们精心设计,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为进一步管理好学校已有的这些树木,我们加强了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责任到班级。同时,学校安排人员专门负责定期浇水施肥,认真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修剪整理工作,补栽差缺树木。为防止病虫和人为损坏,我们还要经常对师生进行爱护树木花草、保护校园环境的教育。总之,我们将通过校园的绿化美化,让大自然的美景走进我们的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春天般的温馨,大家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工作。
2.幸福的“家园”。教师办公室是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的场所,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地方。我们将着力推进办公室文化建设,由学校工会负责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各办公室的教师一起参与,合作开展,共建共享,开展文明办公室、和谐办公室评比活动。每个办公室的布置都体现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如有集音体美特色的“艺术之家”,有温馨浪漫的“甜蜜之家”,有童心童真童趣的“童心家”,有把爱的阳光洒给学生的“求真阁”,更有墨韵飘香的“书香阁”等。同时加强班级文化环境建设,教室布置趋向人文化、情趣化、个性化,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动手操作,使建设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活动过程。
3.快乐的“学园”。我们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以二十孝故事与插图为主体打造墙体文化;在学校各层走廊设置体现“责任、读书、习惯养成”等内容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根据不同主题月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使得学校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条道路在每一个时段都能发挥育人功能,起到调动思维、陶冶情操、激励意志的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挥学校文化的激励作用。
我们以“养根”为重点,结合德育活动,对全校学生文化活动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策划,合理安排,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体系。各项活动都要体现积极进取、勤奋乐学,和谐共生、快乐成长的理念和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
1.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优化升国旗仪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包括唱国歌、争当升旗手、旗手故事等;唱爱国歌曲、讲爱国故事、学爱国名人,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2.结合区教育局的活动安排学校每年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学生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月以及文体“2+
3.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围绕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四大传统节日,与社区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传承民俗文化的精髓。
4.加强法制文化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定期开展“交通”、“消防”、“反邪教”、“禁毒”等专题法制教育,弘扬正气,让遵纪守法成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研文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师既教书育人,又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形象和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必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1.成立学习型教师团队。学校要求四十五周岁以下的老师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教师自定发展目标,自谋发展策略。把学习作为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学校注重为教师订阅教研杂志;让教师外出听课、参观与学习;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受益匪浅。学校每学期都举行专业知识、教研主题,心理健康专题等学术探讨活动,广大教师人人参与,人人交流,不拘形式,畅所欲言。
2.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校际教学联谊活动,如“同题异构”、“送教上门”等;通过支教交流、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举办专题讲座或公开课等活动,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骨干教师;创造条件,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继续加强“青蓝工程”建设,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3.加强校本培训。扎实校本研修行为方式,深入开展“以‘思维体操’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引领教师走上爱学习、会思考、勤写作的专业成长道路;针对学校实际,多层次分目标地开展各项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4.进一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继续开展教师道德讲堂、师德达标考核、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开展教师读好书、做好事,为共建美丽校园献计献策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将组织开展教师才艺展示评比、教师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利用本校、本社区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教师书法、艺术、摄影等培训活动或社团活动;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学术沙龙、教师论坛、参观考察等活动。
6.依托横林无线电厂教育基金发放,围绕“魅力教师”评选,大规模开展师能大练兵活动。
五、校本文化建设,促进孩子个性成长。
1.课程文化建设:我校学生超过90%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文明行为习惯差异较大,为此我们确立了“责任教育”为我校的德育特色。首先,我们开发实施了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自主编写了《责任与人生》校本教材,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等五个方面系统设计责任教育的课程内容。其次,积极开展以责任教育为重点的,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第三,引领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在参与管理中认识责任,担当责任,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为文明守纪、有修养、会负责的学生
2.书香校园活动:爱阅读的孩子最美丽!除图书馆以外,在学校内我们还设置了两个开放式的图书馆。学生可以遨游书海,度过愉快的课间时光。我们觉得,休息时间,孩子静静地坐着读书的身影是我校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年11月我们会举行“书香校园月”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孩子的差异,更大层面上是家庭教育的差异。面对91%的流动儿童,我们在唱响神圣师爱的同时,努力推进家长学校的课程化建设。经研究,我们把推进的抓手放在阅读上,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书香校园月”主题活动,大力倡导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活跃校园文化,改变家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活动围绕“书香班级”“书香学子”“书香家庭”的评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成为林小师生的习惯,也能成为林小家长的习惯,从而改善家庭文化,使家校的教育能协调同步。
3.社团文化建设: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从2012起,我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了五大类近二十门选修性校本活动课程,包括绘画、书法、数棋、航模、国标舞等。各项目负责老师都能按要求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活动,认真进行考核评价。这些社团长年坚持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学生在区级上各项竞赛中获奖逐年增多。
学校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靠简单的发动和提倡就能形成的。文化其实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她需要所有组织成员的参与。全校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学校文化的享有者。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的过程。总之,一个学校,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就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校魂。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走文化立校、强师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坚定不移地办有灵魂的学校,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让学校成为师生能够收获幸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