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春风大雅能润物 责任教育可化人

录入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5-10-12    【字体:

春风大雅能润物 责任教育可化人

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张佳慧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其中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林南小学以“责任教育”为学校教育主线,将“培养有责任感的人”设定为德育工作的主题。学校提出“五责”教育,精心“打磨”责任教育,通过环境文化文化浸润、各种途径方法滋养、家校联运共育学生的责任感。

关健词:学校 责任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实生活也急需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作校训。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因此,我们林南小学以“责任教育”为学校教育主线,将“培养有责任感的人”设定为德育工作的主题。学校提出“五责”教育,精心“打磨”责任教育,让每一个活动成为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让责任教育在老师们如涓涓细流一样的教育浸润后在孩子心中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一、环境文化,浸润责任

在实施“责任教育”中,我们重视校园精神的塑造,用物质文化彰显责任。我们以“养根”为主题,以“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的学校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典雅别致的“校园”,一个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乐园”,一个团结友爱、和睦融洽的“家园”。

1.校园文化,彰显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校长寄语、校徽”彰显在墙壁上,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不断进步;责任专栏,处处向学生讲述“身边无小事,事事皆责任”的道理;走廊上方悬挂的是体现“责任、读书、习惯养成”等内容为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最醒目的是行政楼上的责任名言:“养根促进成长,责任成就人生”…… 连小小的开关、垃圾桶我们也不忘教育学生。

2.班本文化,尽显责任

同时我们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布置上入手,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教室布置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动手操作,使建设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活动过程。这样的活动,美化了班级环境,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书法作品、设计的小报、优秀作业等都会在教室的墙面上进行展览……尤其是这一学期一开学,面对粉刷一新的教室,我们的班主任群策群力,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自己动手,把教室、走廊布置一新。各班门前都有自己的班级名片,都有学生自己制作的责任小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责任文化的丰富内涵,使校园形成了浓郁的责任教育氛围,让师生时时受到鼓舞,受到鞭策。

 二、途径方法,滋养责任

1. 校本课程引领

我校一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实施了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自主编写了《责任与人生》校本材料,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等五个方面系统设计责任教育的课程内容。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此外,我校的责任教育还与学科教育整合,开发以“培育责任”为目标的学科特色课程,比如,中年级语文组开发的“责任童话”创编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体验,用童话的方式创编作文,表达对责任的认识;美术组开发了“责任涂鸦”创作课程,引导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表现他们认知中的责任。

2. 学科课程渗透

我们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把责任教育目标与各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责任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人物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感动,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好榜样。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中,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为了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到田野里逮蝈蝈送给她,希望蝈蝈能消除她的寂寞,读来令人感动……我们可以抓住这些人物的闪光之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甚至是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特色活动强化

对自己负责——“责任童谣唱起来”:“小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经常用。见朋友,点点头,实在匆忙摆摆手······”早晨,走进林小的育根楼,一首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文明礼仪童谣,在林南小学课堂内外唱响。为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责任好少年,林南小学低年级组在学校德育处的引领下,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收集创编了一系列的文明习惯的责任童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每天晨会,班主任领着孩子或拍手,或起立,或跟唱的形式诵读文明礼仪责任童谣;课间活动,孩子们把这些童谣融进了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跳皮筋、跳绳等活动都能伴着童谣,跳出节奏,学会责任。这些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孩子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文明言行来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

对他人负责——“自行车考证活动”:交通安全关系你我他!为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这一活动我们已连续开展了两年。每年的十二月份,我们会组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交通知识达标考核,获得90分以上才能拿到参加实地考核的入场券。实地考核时,我们把内操场进行模拟道路布置。学生通过考核才能拿到自行车骑车证。拿到证的学生还得年满十四周岁,由家长提出申请,方可凭证骑车进校。通过这一活动,我们旨在用“小手拉大手”这一形式促进学生、家长安全责任意识的双提高。

对家庭负责—“责任与感恩,我在行动”: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因此,学校围绕“学会感恩他人,构建和谐校园”这个主题,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培育校园“感恩文化”。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与扶持;引导学生珍惜现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

对集体负责—“我们的责任田”:校园里,有一方很不起眼的土地,以前它是个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地方。但从去年春天开始,它变得热闹非凡,因为它成为四、五年级学生的“责任田”。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开辟集体种植基地,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种植蔬果,分工合作,经历耕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孩子们通过填写种植实践卡片,写观察日记等活动,在参与体验中播撒希望的种子,体验团结合作、共同成长的快乐。

对社会负责—“为世界添一抹绿,我们在行动”:周围的环境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而环境污染对我们生命和生活构成的严重威胁是对我们无言的抗议。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五年级成立了绿行社。三月份,雾霾来袭,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迎战?成员们通过口罩DIY,义卖口罩,买植物和利用废旧物制作花瓶种植物等一系列活动告诉我们他们的选择:面对雾霾,抱怨不如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献出一份力。

4.自主管理推进

引领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在参与管理中认识责任,担当责任。“绿色督察岗”担负着我校常规考核工作,负责检查全校各班的礼仪、卫生、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各项检查分工明确,各尽其能,且天天有记录并适当反馈。学生老师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获悉自己班级的情况。“绿色督察岗”充分发挥了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让队员们的纪律、卫生等行为习惯有了监督,培养了他们的良好习惯。

5. 学生评价有新意

在做好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校做好特色学生的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自2012年以来,我们每学年举行“责任少年”的评比活动。评选活动经过个人申报,集体推荐,个人才艺展示或演讲比赛等程序,推选出“品学兼优”、“勤学之星”、“诚孝之星”、“特长之星”等各类特色学生101名,在“六一”进行隆重表彰。同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与先进事迹及时展示,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强化责任,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三、家校联动,共育责任

我们根据本校流动儿童占90.7%这一实际情况,着力增强流动儿童家长的育人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我们扎实开展家长学校课程化管理与运作的研究,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我们还自主创编了家长读物《慧心报》,定期发放到家长手中,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两个层面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的4月和10月是我们的家庭走访月,我们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孩子的家中,家访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使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拉近了。家访让教师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期望,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还有,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不仅对本校的师生开放,也对家长开放,因为这里兼“家长学校”。近些年,我们在深入开展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把家长的责任意识与能力的增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因此对家长学校的建设进行课程的设计与推进,家长们在这里不仅能听到来自家庭教育专家、与学校教育的声音,还可以利用会前会后进行相关的阅读。

 

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事关国家民族未来,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一起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者简介:张佳慧,女,中小学高级,1994年参加工作,现任武进区林南小学德育处主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