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课题实施方案
《基于现实生活构建小学责任教育体系的行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进区林南小学责任教育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显示着对国事民事崇高的责任感。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
目前,我们全校共有学生996名,其中流动儿童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来自外来打工家庭的学生,受家庭影响绝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同时学生的“唯我”中心,过分依赖,也防碍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尽管学校以前也曾开展过责任教育,但不安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整体素质的普遍不高,“5+2=0”的教育现状使其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其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责任感的培养,从理论的高度与深度更清楚地认识“责任感教育”、实践“责任感教育”,更规范地来研究“责任感教育”,赋予“责任感教育”以新的内涵,更好地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
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决定开展“基于学生实际构建责任教育体系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希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思品课程、学科教学渗透、专题实践活动、德育常规活动、家长学校及个案研究等措施,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施责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感,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根据上述研究定位和基本思路,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和实践达成如下目标:
1.基于学生身心特点、认知基础和发展需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研究确定责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探索形成一套实施责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建立突出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评价机制,从而构建起比较完整的责任教育体系。
2.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品德素养,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
3.通过研究和实践,增强教师实施责任教育的使命感,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实效,培育以责任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工作特色。
(二)研究内容
1.新时期中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的文献研究。本课题将在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新时期中小学实施责任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正确把握责任教育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精神。
2.研究构建基于现实生活的,着眼学生成长发展的责任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本课题将从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等五个层面,分别研究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责任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构建起由低到高、由近及远、从个人到社会的,联系现实生活和适合学生认知基础的责任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3.研究探索基于现实生活的、突出学生主体的责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本课题拟从如下几个方面研究责任教育的具体策略。
(1)开发与实施责任教育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推进责任教育,以提升教育的效果与品质。因此,我校将根据研究确定的责任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开发并实施系列化的《责任与人生》校本课程,以课程保证责任教育落到实处。
(2)营造责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的研究。重视文化陶冶,优化责任环境,培育责任情感,提高责任认识。我们将主要采取:故事及情景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利用宣传阵地,认识责任意识;抓住突发事件,及时宣讲,适时进行责任感教育;特别是以责任教育为主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及家庭文化环境。
(3)研究开展以责任教育活动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设计和开展以责任教育为重点的系列性的主题班会活动、学校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提高。
(4)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学科教学也是德育工作主阵地,我们将动员和指导教师,从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起,在学科教学渗透责任意识的培养。将在教学常规中增加责任教育的要求,督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认真落实。
(5)在学生常规管理中渗透责任教育的策略研究。本课题将把培养学生意识与常规管理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研究确定一些体现学生责任的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督促和指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6)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力量推进责任教育的研究。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向广大家长宣传实施责任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合作开展责任教育活动,以增强教育合力。
4.基于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研究改进学生素质考核评价机制。根据研究确定的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将研究修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把责任意识和相应的行为要求纳入素质评价体系。同时组织开展“责任小公民”、“责任好少年”等评比活动,发现、总结、宣传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
三、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本课题将基于学生身心特点、认知基础和发展需求,研究确定责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探索形成一套实施责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建立突出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评价机制,从而构建起比较完整的责任教育体系。
2.本课题研究实施“责任教育”,将在我校“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将责任教育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力求通过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研究,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素养的人,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集体的人,从而为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服务,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服务。
3.本课题着力研究建构基于本校学生实际的责任教育体系,同时以责任教育为重点,为抓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组织管理等进行系统谋划,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逐步形成本校德育工作特色。
4.构建责任教育体系,既是一项研究项目,更作为我校发展教育内涵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将一方面组织科研骨干力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示范引领,另一方面将动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认真落实,积极探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资料,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把握责任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原则,在这基础上研究建构责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研究制定实施责任教育的行动计划,为具体实施提供具体的方案。
2.行动研究。根据制定的行动计划,以班主任为骨干,组织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实施,在责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学习研究、创新创生,不断探索。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指导,重视考核,确保真正付诸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3.个案研究。一是以班级为单位作为个案,每学期随机抽样2-3个班级,对班级实施责任教育情况及学生责任意识情况进行解剖分析。二是对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每学年选择若干名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定期分析。通过个案研究对实施责任教育及时总结成果和经验,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实施阶段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
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
成立课题研究组、确立研究组人员;
-
撰写实施方案;
-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
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全面研究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12月)
-
构建小学学生责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
完成校本课程的编写;
3.开展课题研究中期汇报,调整方案;
4.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论文、调研报告、课例、个案、家长、教师、等。
第三阶段:深化结题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2月)
1.研究成果的认定与评估,课题组总结会;
2.整理规范研究资料和经验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验收会。
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教师教育随笔等。
五、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1 |
小学责任教育培养目标明细表 |
评价表 |
2013.12 |
|
2 |
《责任与人生》 |
校本教材 |
2014.1 |
|
3 |
公开教学展示 |
教学展示 |
2014.4 |
|
4 |
公开教学展示 |
教学展示 |
2015.5 |
|
|
责任童谣创编课程 |
作品选集 |
2015.7 |
|
5 |
责任涂鸦创编课程 |
作品选集 |
2015.7 |
|
6 |
责任故事创编课程 |
作品选集 |
2015.7 |
|
7 |
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5.9 |
|
8 |
教师论文选集 |
论文选集 |
2015.9 |
|
9 |
《慧心报》 |
家长报刊 |
201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