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实与华的较量
五月份,我听了两堂苏教版三年级的《鹬蚌相争》一课,一堂由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的
简约而不简单
在初读这个环节,
正是在读的基础之上,文本主要内容自然就“跳出来”了,学生对寓意的把握更是水到渠成。
在精读2、3小节这一环节,
整个一堂课原始,但滋味十足;简约,却使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生动而不虚浮
检查预习环节,主要解决了“夹”字的读音以及生字“弱”的书写。出示夹不同读音、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进行理解,作出选择,这样的过程或许花费一点时间,却是达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功效。“弱”字的书写,教师迁移相当巧妙。通过出示二年级练习书写“朋、竹、班”的规律:一个字中有相同的部分,写法不一样,不用多言,学生自然也能写好“弱”。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学一个字,而是学一类字,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
鹬蚌相争的部分,老师注重语言实践,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读,创设鹬与蚌争吵的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这一环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语言内化。
课上到这里,再来问一问学生: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既让学生了解了寓言产生的背景,又能深刻地了解寓言的作用,课堂也会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课的结尾老师又出示了古文版的《鹬蚌相争》、《拔苗助长》,一方面是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检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古文化的一种热爱。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智慧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