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有舍才有得

录入者: 郑芳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3-10-30    【字体:

 

今天 ,听南塘桥蒋银慧老师上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9课《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听过之后,很有感触。

整堂课板块清晰, 以“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想用实验解决?”和“这是一次            的实验。“两大问题统领全课,带领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解读。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又很好地引导着,指点着,真正地在课堂上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又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指出富兰克林怎样用手指接触钥匙后,老师马上指出:作者写作注重动作的细节描写;在讲述完第3小节的内容之后,老师引出了烘托,让学生感受烘托的作用……

一堂课,在不知不觉当中,结束了,可教学的内容还没有结束……作为公开课来讲,是遗憾的。可作为研讨课来讲,却又是可贵的。

当教学内容异常“丰满”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让我想到了上半年听过的两堂课:一堂是由金磊老师上的《珍珠鸟》,另一堂是由万银洁老师上的《窍书记》。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他们进行了筛选,精减,不会面面俱到。比如,万老师的课,就是以“窍读是一件怎样的事”为抓手,让学生去自主研读,发现心理描写,通过反复研读,感受“窍读”的百般滋味。这两堂课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师对文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课堂的教学有自己的理念,课堂简单而又细腻,真得很精彩。

再比较这堂课,我觉得我们的差距在于对文本的理解还是肤浅,对教学设计还是缺乏大胆创新,虽然很细腻,但也仅剩了细腻而已。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当我们能按自己的理解,大胆创新的时候,我想,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