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今天教研室对我校教学进行调查,刚好听了我的课,我执教的是《天安门广场》一文。课后教研员对我的课进行了评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就本堂课而言,值得思考的就很多。
第一,合理安排课时。我的第二课时容量太大。因为容量大,导致时间紧张,教学内容无法深入地展开。比如我在讲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时,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找到描写的建筑,然后结合课后练习,正确地摆放出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后来我就直接让学生把结果呈现出来,没有把怎么摆的过程展现出来。这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进行了实践,但是没有深入,假如我把另外的金水河、华表也放入指示图的话,就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周围建筑。如果拓展一下,可以结合单元练习中处处留心,学会画示意图。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是能把第2、3自然段的教学安排到第一课时完成的话,那么又能为后面的教学腾出了充分的时间了。
第二,合理创设情境。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学生理解这一段比较难,我为此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简述中国的近代史,讲诉了清政府懦弱,抗日战争等。出示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天安门的特殊意义。由于时间仓促,这个环节的情境创设我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假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了解的相关信息,自己来谈谈的话,可能他们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