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规划课题结题工作中成果公告的撰写

录入者: 冯云 stanacademy    来源: 冯云 stanacademy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4-10-09    【字体:

在全国和各省的教育规划课题结题工作中,要求课题组必须撰写结题总报告和成果公告。很多科研人员和教师反映,不知道成果公告应该如何撰写,很多人仅仅是把其写成结题总报告的简缩版,这是不妥当的

成果公报是向外界公开和宣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材料,起一种公示和对外宣传的作用。许多课题管理机构还要将本年度的成果公报汇编成专集出版。因此,成果公报撰写要简明扼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要求结题时提交的研究总报告不少于3万字,成果公报6000-8000字,福建省规划办要求研究总报告不少于1万字,成果公报字数在3000字以上。成果公报实际上是针对课题研究的四大方面进行提炼,即基本内容、实践效果、理论水平、推广价值等,具体阐述如下。


1.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这部分的撰写要对照当初的评审书或开题论证报告上的目标和内容,但要分门别类,逐条写细,即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做的过程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了哪些研究手段与方法。同样,方法也要具体写明,主要用了哪些方法和怎么用的,如文献法,查了什么资料,有什么指导性或参照性作用;调查法调查了谁,调查结果是什么,调查后的结果应用在哪里,等等。在撰写中,研究内容和方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不一定非要分别撰写。至于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等等,由于在结题总报告中已经有详细论述,在这里可一笔带过,如果不是很必要,与研究内容不是结合的很密切,特别是一些别人都已经熟知的理念和理论,可以略去。

2.研究结论及建议

要针对本研究所发现的研究现象或提出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重点式的、条列式的或是整合性的说明。依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的顺序,参照研究结果来撰写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应浅显易懂,让读者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了解,因此研究结论撰写中不必再有大量抽象统计符号和数据、繁琐的理论阐述或晦涩学术用语在其中,无须再引述相关研究来加以说明。结论要让读者一目了然,迅速地了解该研究的重要发现或重要观点,勿赘述太多或陷于过于冗长的论述。
成果公告还可以就研究的情况罗列若干建议。这是鉴于研究者在研究中的结论可能产生的实践成效和理论推进作用,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而又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启示意见,供未来制定决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供未来同类课题的研究加以参考,因此这方面的内容相当重要。
建议的撰写应与研究中的发现或提出的观点密切结合,叙写研究建议的方式一般来说,可以表述为:本研究发现…,因此本研究建议;或者综合…的研究结论发现…;本研究建议相关部门宜…。供未来同类课题研究者参考。

3.研究影响及效果

研究影响及效果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后,对实验学校,对老师,对学生已有的实际影响或者成效的描述,成果推广的范围和效益,也可以对一步推广以后的影响和效果有所推测。实际上,这也是在佐证上面的建议可能产生的效果。
4.研究改进与完善

研究改进与完善主要是指,对本次研究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和有待改进之处的探讨。比如,研究的理论指导、组织实施、方法应用、成果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应该如何做更完善的构想。当然,如果本次研究很有特色,也可以这一部分的开头先强调一下本研究对既有的研究的改进和完善之处,以加强读者的印象。


结题总报告与成果公告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结题总报告是撰写成果公告的基础,包括怎么研究,取得哪些成果,反映研究的全过程。成果公告是结题总报告的浓缩和精华,但并非结题总报告简单的缩写,在撰写时,文章结构上最好要重新加以组织,文笔上要更精练。至于怎么选题,选题意义价值,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怎么制定方案和技术路线,怎么组织分工等等,研究报告中要体现成果可免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