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用一辈子准备一堂课 郑芳

录入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03-01    【字体: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武进区林南小学 郑芳
最早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还是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但却从未去认真阅读过这部书籍。真正去读它,还是在学校给每位35周岁以下的老师发下了这本书。而且也是零零星星地翻看,什么时候有空了,就打开书本,看上一点,这样,一点一点地进行着,倒也把它给看完了的。
每一次阅读,心里就对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大教育家多佩服一分。他在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听课老师提问:“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不禁在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她拥有的是何等的境界。在佩服的同时,我也在回味她的话:用一辈子来准备一堂课。这一堂课的分量一定是沉甸甸的,一定是淳厚的。何其有幸,能听到这样的一堂课。作为这一位老师的学生,又是何等的幸福啊。要做就要做这样的老师,用一辈子来准备一堂课的老师,这样,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称号。
用一辈子来准备一堂课,那就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坚持读书,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完善自身,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当我们的视野比教材内容宽广得多的时候,才能深入浅出地应对所教内容,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我们的工作很繁琐,每天跟孩子打交道,花去了我们太多的心思,再加上家庭的牵制,几乎把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压干榨尽了。如果我们再把读书当成任务来完成,那么这必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读书当作是一件享受的事件。时间多则可多读一些,时间少则可少读一些。它可以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是睡前的一小段时间,还可以是孩子上兴趣班时,在门外等候的时间,甚至可以是在择菜时间,倾心聆听录在手机的有声读物……所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读书的方式,我们可以享受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把它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