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何均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买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都未能通读全书,只是拣了某些章节来阅读,每次阅读只是“功利性式的阅读”而已。上学期,学校赠予给年青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才开始认真阅读,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一、为什么而教育?
孩子们为什么来接受你的教育?你教育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常常思考这个问题,能帮助我们摆正心态。
书中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书中也说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可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教育不是为了区分“天才”和“笨蛋”,而是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你天天在分别,看到这么多“笨蛋”,你如何能快乐?孩子又如何快乐?一个越接受教育却发现自己越笨的教育,谁会喜欢?!所以,孩子是为了他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大众统一的进步而来。只要每个孩子在前进,哪怕只是一步,都应该为我们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而欣慰。
二、我们的教育对象到底是谁?
谁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当然是孩子,这个是早知道的。 是怎样的一群孩子呢?原来这个问题虽然想过,但理解得比较肤浅。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以一个简单的比方,阐述了一个我们虽然感知又不太当真的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差异的孩子。
书中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去。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每个孩子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最后不是为了到达相同的终点。不要盲目听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言论,从孩子降生开始,就注定了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平和地看待孩子之间的差距。
三、教育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书中也有了交待: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是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该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
当然,在教育大环境下,这样细致的个别对待做不到,但是可以调整我们的评价心理和眼光,这样我们就不会被一些课,一些作业,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尽。 虽然以上的种种感悟,常会因为现实的环境而模糊,会在日常的琐碎中淡忘。但是,我也更加深刻地明白:教育者首先要关注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该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从容,是“为人去点亮一根蜡烛,而不去诅咒黑暗”的温暖执着。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