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录入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06-05    【字体:
第3课 风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大胆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分析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偶小恐龙、小奖品、雨伞。
2 学生学具准备:画板、图画纸、铅笔、橡皮、油画棒或彩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讲明本节是绘画创作课。
二、记忆交流
猜风:触动学生的记忆
1、导入:用小恐龙导出谜语“云儿见他让路,花儿见他点头,禾苗见他弯腰,小树见他招手.”
2、请同学门回忆在刮风的日子里曾见过的情景和有风的感觉. (出示课件:交流导入)
3出示课题:《风来了》 (板书)
三、观察分析
知风:学习风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了解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1、  教师提问: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风?(出示课件:风从哪里来)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空气流动形成风,自然界的风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3、Flash动画演示风来了的情景。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影响一样吗?(课件:观察分析1)
(2)不同季节的风给人感觉是一样的吗?
(3)学生自由表演:那大风吹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走路呢?(课件:尝试体验2)
如果刮大风时,我们打伞走路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人物的变化:
(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
5、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强化学生记忆。(课件:尝试体验3)
6、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板书)
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四、尝试训练
练风: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上的小训练。
1、 尝试体验:
课件出示书上四幅图,让学生通过刚才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图中物体在风来时有什么变化?(课件:尝试体验1
2、 学生练习:
学生从以上四幅图中任选一幅进行练习(体现风来时方向的变化),并自由讨论交流。
3 观察反馈:
课件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错误。(课件:反馈指导)
4欣赏分析图片与学生的作品:
课件呈现图片和学生习作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风来时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仅仅是其中的两种。(课件:创作表现)
五、指导表现
画风: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课件: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析
说风: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课件:板书画风)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
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过程依次呈现。
   
 
                       相似方向的弧线:飘动、迅疾、方向
                     线条
画风                       旋转的涡状线:旋转、方向
                                    物体方向变化
         物体所发生的方向变化                        一致
                                    风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