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神奇的苗岭》
《神奇的苗岭》教案
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王颖飞
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乐表现要素、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以及苗族的“飞歌”。
2、通过欣赏口笛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乐曲描述的苗寨。并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让学生更能直观的感受乐曲的魅力。
3、了解苗族的歌舞、服饰、音乐文化等,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节奏、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今天王老师带大家进行一次神秘之旅,我们要去的是神奇的苗岭,首先,闭上眼睛聆听一段音乐,感受一下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苗岭?(听到鸟叫声……)
2、在这段乐曲中很多小朋友都听到了有鸟鸣声,我想问一问,这里的鸟鸣声叫得那么欢快,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让我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鸟儿在飞一样,请问作者是想表现“动”还是“静”呢?音乐中以鸟鸣声来衬托苗岭早晨的“静”。(板书:第一乐章:静)作者力图把安静的、晨曦初露的苗岭,音画般的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3、那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口笛,介绍口笛)
4、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让我再随着口笛清脆明亮的声音来感受一下安静的苗岭的早晨,这次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小朋友们一起跟着老师来做。(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板书:情绪: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5、今天王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我们苗族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背篓》,你听听这首歌曲跟我们刚才听的音乐有没有类似的地方?(声音尖高……)这种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就是我们苗族的“飞歌”。(多媒体介绍苗族的飞歌)
6、我们刚才看到歌唱家宋祖英阿姨身上穿的衣服漂不漂亮?(漂亮)这就是我们苗族姑娘的服饰。(介绍苗族的服饰的图片)
二、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刚刚我们感受到了苗岭上美丽清新的早晨.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们在做什么呢?音乐情绪和节奏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接着往下听。(播放第二乐章)(板书: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规整,紧凑)
2、和第一段的“静”相比,作者力图表现一个什么样的苗岭呢?动感的苗岭。(板书:动)
3、第二乐章的音乐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苗族的芦笙、木鼓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让我们跟着第二乐章的音乐一起来与苗族的同胞们共舞吧。
4、苗族的人们能歌善舞,他们不但会跳好看的舞蹈,而且还有百灵鸟般的声音,接下来我们也用我们的好听的歌声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出示歌谱)
5、跟着琴学唱四句歌词。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三乐章
1、在我们热烈的舞蹈后,我们来听听神奇的苗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第三乐章)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聆听并分辨出与第一段主题音乐的异同,课件展示,板书:静,情绪: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2、那这一段如果没有了,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这一段起到尾声的作用,同时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使苗岭的秀丽景色再次出现,突出主题)
3、通过我们大家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我们可以把这个乐曲分成三个乐段,总结出曲式结构ABA’。
四、听全曲
秀美的风光、好听的乐曲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再次乘着音乐的翅膀来到苗家山寨,去品味那苗族的音乐文化,去和那里的小朋友共同起舞吧!听听这次的演奏乐器还是口笛吗?(聆听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小提琴。听音乐辨音色,用直线连一连。(小提琴:委婉甜美,口笛:清脆明亮)
五、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去了趟美丽的苗岭,感受了苗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了他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音乐的喜爱之情,下次王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另一个民族去感受他们那里不同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