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课后,我们就这节课进行了评价,每位老师写了反思,戚老师自己也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评戚微琪老师执教《小鹰学飞》
诸玉文 2013.10.15
戚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教学过程,制作修改课件,动手制作教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教案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让我感觉到她的谦虚好学。虽然是刚工作一个多月的新老师,但感觉她已基本掌握低年级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整个教学流程比较流畅,总体还不错。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课上,戚老师通过音乐、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环境、一种气氛,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把孩子们较快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激情注入了阳光。作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感悟教学,老师能把握教材重点,抓住老鹰和小鹰的三次对话反复朗读,并紧扣关键词语来品读,体会小鹰的心情和老鹰的态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童话的角色。
这堂课读得还不多。“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三句话分别是小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大山的上空”、“更高的地方”之后所说的话。戚老师抓住了“已经”、“真的”、“总算”等词引导学生体会小鹰在学飞行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高兴、得意——骄傲自满——虚心。如果再结合句子末的标点符号来指导学生朗读,我觉得效果会更好。还有,简笔画的三个图比例不太清晰,飞的层次不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智慧,
在这堂课中,戚老师做到了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快乐。而一些细节,只要在今后的课堂上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自我加压,自我相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戚老师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小鹰学飞》听课反思
王鸯 2013.10.15
听了戚老师执教的《小鹰学飞》,收获如下: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戚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抓住课文中三次对小鹰的语言描写进行教学。
第一次: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第二次: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第三次: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在此教学过程中,她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逐步让学生体会小鹰的不同心情,即了解第一、二次飞行中小鹰的高兴,感受第三次飞行中小鹰付出的努力,非常逼真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小鹰由开始的盲目乐观,到后来的非常谦虚,这一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特别是第三次的对话,戚老师能抓住重点词语:鼓足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等进行教学,并将其中的省略号与提示语呼应了起来,不但形象地展现了小鹰说话时的情景,而且为学生的表情朗读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本文的最后一段:“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戚老师设计了 “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的教学既抓住了内容发展的主线,又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鹰学飞》听课反思
彭红蕾 2013.10.15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
课文语言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蕴涵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小鹰学飞之如学生学习一样,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那如何让这么小的学生明白如此深刻的道理,并付之于自己的行动呢?在教学时,戚老师做到立足文本,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小鹰学飞的辛苦不易,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的道理。因此,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的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小鹰学飞》听课反思
宋春红
今天听了戚老师的《小鹰学飞》一课,戚老师虽然是一个新老师,但是通过她自身的努力,戚老师能很快进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时,戚老师能根据本课的语言特点复习文中的词语,抓住了后鼻音,前鼻音以及轻声来进行复习,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词语。在教学中戚老师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已经”“真的”“总算”等词深入体会小鹰此时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小鹰的心情。让孩子们深切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急促地喘着气,再训练朗读,水到渠成啊。课文学完后,戚老师再次出示效应三次飞行的话,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抓住“已经”“真的”“总算”等体会小鹰三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如果在教学时,戚老师能让学生多用朗读来读出所体会,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会更高。
《小鹰学飞》听课反思
朱云
《小鹰学飞》是篇低年段的小朋友特别喜爱的童话故事,但这则童话又不同于一般的童话,它在给孩子带来趣味性的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不断进取。戚老师的这节课,以小鹰三次学飞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这节课给我的感觉首先是导课自然,衔接紧凑,思路清晰;其次,善于启发学生,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老师能及时恰当的启发学生寻求答案。再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如:表演学飞时的动作,明确怎样飞才叫使劲飞,尤其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小鹰那种“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时的辛苦和努力,学生体会很到位。最后,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不足的方面是对课文阐释的道理老师包办代替多,没有让学生真正从中领悟其道理,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走了过程。
《小鹰学飞》听课有感
——武进区林南小学 郑芳
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戚老师把握住了重点,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一、抓住了语言特点,体会小鹰三次飞行时不同的心情。
比如第一次学飞时,抓住了“高兴、喊”这些词和句子后面的感叹号,让学生体会小鹰当时高兴的心情;在第二次学飞时,通过比较“我已经会飞了。”和“我真的会飞了。”来体会小鹰此时自满、得意的心情。第三次又让学生抓住“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等词让学生体会小鹰在勤奋刻苦的练习,并在老鹰的两次教育下,已经有点谦虚了,所以它在第三次试飞时,虽然飞在云上了,但它反而问道:”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对于自己是否会飞也存在疑问了,来体会小鹰谦虚的心态。
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学飞的兴趣,体会三次飞行时不同的心情。
在本课的教学教程中,戚老师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三次当小鹰;分不同的角色来朗读小鹰与老鹰的对话。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通过动作,分角色表演,教学“活”起来了。戚老师特别活泼,肢体语言很是丰富,能够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并且通过自己的动作给学生做示范。学生把自己融入了情境,由读而感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三、本课教学之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课教学戚老师把朗读的手段过于单一,读的时间过少。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利用更多样的手段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对于写字教学,老师要做好引领的工作。分析一个字,要细致,更要有方法。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再抓关键笔画。
道理要与生活相联系。一直说: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说的再多,学生也不能切身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体会。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戚微琪 2013.10.17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课文《小鹰学飞》的第二课时。本文通过小鹰学飞的故事,向学生传达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人生哲学,并引导学生要了解学习是没有尽头的道理,想要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就必须一往无前。所以我整个教学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让学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体会小鹰在整个学飞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二是让学生识字感悟,通过对一些重点字词的掌握,感受到老鹰对小鹰的良苦用心。
整堂课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层次上都比较清晰,学生也能在情境中感受到学飞的快乐和痛苦。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我引导学生站在小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飞行,就导致学生的回答偏向小鹰的心理而忽视了老鹰的用心,于是,小鹰在学生的眼里就是可怜的代表,而老鹰就被戴上了冷酷无情的帽子,这显然与我的教学目的是相悖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表明我对问题的处理不够全面,如果我能问学生:“老鹰为什么最后一次向上指了指?”也许学生就能从老鹰的角度入手了,这样我就能自然地将学生引导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中来。
另外,我就自己整个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每一个环节的展开方式有些单一,都是融入情境——感悟情感——展示表演这三个步骤,虽然活跃了上课的气氛,但是却没有表现出低年级上课形式的多样性,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就会减弱。
其次,识字教学的不成熟。新课标强调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学段的重要性,虽然我也紧跟新课标的步伐,在上课的最后十分钟教写了本课的两个生字“盘”和“旋”。但是,学生能否牢记这两个字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文出示这两个生字是否对学生更有帮助呢?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和写,或者说说字源文化等,相信都比最后单一的教写生字效果更好。
最后,文本解读的片面性。本文虽然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是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面肯白云下面,但是人将此定义为小鹰的三次飞行是不确切的,因为小鹰只是飞到了三个不同的高度,也可以视作一次整体的飞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文本的多元解读,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限制了他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个人反思,相信会有助于我今后教学活动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