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探家风悟文化,育情怀润童心

录入者: 王晓红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04-08    【字体:

  为深入推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育人方式变革”研究,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对优良家风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横林小学于4月8日举办“传承优良家风,涵育家国情怀”主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乡土文化实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助力学生成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民进常州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戴晓娥、常州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商汉勇、办公室副主任陆卫平、江苏省语文整合研究所研究员宋惠平以及常州市振兴乡村教育共同体骨干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学生代表分为三个小队生动呈现唐氏宗祠的文化精髓。第一小队聚焦“家族名人”,通过讲述先辈励志故事,展现责任担当精神;第二小队围绕“宗祠牌匾”,解读匾额背后的家风训诫与文化内涵;第三小队深入“祭祀习俗”,还原传统礼仪流程,阐释其凝聚家族情感的深远意义。学生们的实地调研与生动讲解,将静态文化转化为动态育人资源。

  接着童苗老师执教了一节思政课《探宗祠 悟家风 育新人》,以“沉浸式学习”为主线,巧妙串联学生前期调研成果以及课堂资源探究。童老师恰如其分地借助祭祀习俗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源自同个祖宗,使用AI技术让学生跟曾国藩对话,明白其他氏族的家风家训。整堂课融合历史溯源与实践反思,既深化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更强化了思政教育的现实感染力,为“小家到大国”教育理念提供了新鲜范例。

  最后以“活化传统,赋能教育”为核心,通过现场汇报与深度研讨探索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邵瑜校长进行项目阶段研究汇报,讲述项目起源以及主线设想、目标价值。在交流研讨中,专家老师对后续研究课主题提出了纵深设计主线,建议深挖宗祠文化资源,用儿童视角分解宗祠文化,科学化地根据育人原点问题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未来需让资源与学生勾连,让育人真正落地,同时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挖掘乡村生活场景中的育人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传承优良家风,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发教育工作者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与创新,共同书写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