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赓续非遗 感受劳动的魅力

录入者: 张佳慧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04-25    【字体:

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4月23号和24号,横林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走访了横林掐丝珐琅传承人周洪德及遥观鹞灯传承人刘国兴,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走进黄洪德爷爷的工作室,如同走进一个小型艺术博物馆,掐丝珐琅画作品琳琅满目。这些作品以铁、铜、木版等材质为胎体,以敦煌壁画《兰亭集序》《清明上河图》等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为创作主题,做工精细、花纹繁复、色泽鲜艳。“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工艺美术宝库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掐丝珐琅画脱胎于景泰蓝工艺品,依靠纯手工制作而成,历经选图、落料、成型、掐丝、焊丝等10多道工序,耗费时间较长。”黄洪德爷爷对着学生娓娓介绍道,学生个个睁着好奇的眼睛听得入神。





鹞灯是流传于遥观地区的一项杂技与竞技类活动。鹞灯的制作很讲究。买来的篾丝要先放在水里浸泡一天,晾干后撑开,才能保持灯笼状不再变形。将丝棉纸用浆糊粘在竹篾上,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安装锯成圆形的木块底座,一盏鹞灯就完工了。“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细节多着呢。丝棉纸要仔仔细细贴两层,油漆也要刷两遍,一遍上色,一遍清漆。”说起鹞灯制作,传承人刘国兴爷爷如数家珍,他现场讲解鹞灯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指导学生们如何绘制,古老技艺与少年心意在风筝面上交相辉映。






此次研学活动采用“观察+体验+实践”模式,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亲近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与乡村变迁的历程中厚植了家国情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