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指导思想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
二、研究内容
1.以我校学生为样本,调查研究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和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好准备。
2.广泛收集、纵览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
3. 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研究。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就草草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学生练习、学校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发现学生计算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
2.通过研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检验习惯。
3.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
行动研究:组织和指导教师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
文献研究:广泛收集、纵览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
调查研究:对本校当前学生计算学习和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及时总结成果与经验发现问题与困难。
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从教师开展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中选择案例作为研究范例,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
五、工作安排
1.召开第一次课题组会议,组织成员学习课题设计方案,对课题工作进行分工(3月);
2.制定课题组第一阶段方案(4月);
3.制定个人计划(4月);
4.组织学习本组成员推荐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个人完成学习心得(5月);
5.上校级课题研究课,个人完成评议表(5月)
6.组织进行全校计算能力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分析(6月、7月);
7.撰写教学论文(7月、8月);
8.阅读1—2本相关的理论书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坚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进行学习(8月);
9.阅读1—2本相关的理论书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坚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进行学习(9月);
10.各年级汇报计算能力调研情况(10)月;
11.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针对课题资料自主学习进行汇报分享(11月);
12.参加区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11月);
13.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数学研讨活动(12月);
14.参加课题组活动(盘点半年研究收获,定学年计划、定学年研究主题)(3月);
15.组织成员参加武进区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专题培训(3月);
16.学习《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胡厘定、评价及培养》(4月);
17.课题组成员执教研究课,重点研讨课堂教学模式(5月);
18.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题竞赛活动,参加市小学数学关键能力抽测(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