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录入者: 张君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583    发布时间: 2016-06-24    【字体:
微信微信
QQ空间QQ空间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存在重技能、轻概念,重结果、轻过程,重笔算、轻估算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片面追求计算速度和技巧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希望通过第一阶段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引发一些对计算教学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改进我们的计算教学。

  二、调查方法

  (一) 被试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法, 在林南小学抽取高、中、低三个年段中的六、四、二, 三个年级的225名学生进行调查,被试情况如下:

表1 各年级被试人数统计表


二年级

四年级

六年级

总计

37


37

37

111


38

38

38

114

合计

75

75

75

225


    (二) 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测验法、谈话法。测验试题依据《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来源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及《小学数学能力测查与评估》中体现计算能力的相关内容。由口算、笔算、找规律算、估算四个部分组成。测验的过程中和测验之后,针对有普遍规律的正确或错误结论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三、结果与分析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总体情况

  我们从口算、笔算、找规律算、估算四个方面来测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状,下面是测查情况统计表:

表2 各年级计算正确人数情况统计表


口算

笔算


找规律算

估算

二年级

97.1


96.5


65.3


64.2


四年级

93.7

94.5

64.7

65.4

六年级


92.4


93.6

 

67.8


64.6


  从各年级计算正确的百分率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笔算能力最强、估算能力最弱, 口算能力、笔算能力明显于找规律算以及估算的能力。

   四、建议

  (一)重新审视计算教学中的重点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这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明显地优于找规律计算以及选择合理计算,正确进行估算的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所具有的优势是计算机可以做到的,而计算机无法实现的是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些重要素质,如自信、灵活应用、创新等,恰恰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被忽视了, 由此导致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计算教学的重点应由只重视“双基” 的训练转到“既重视双基,又重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自信心的发展及数学态度的养成”来。

  (二)计算教学和情景相结合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教学的重点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作为数学基本内容之一的计算也不乏其具有数学学科“工具” 的职能。要充分发挥数学计算的“工具” 职能,必须创设计算的生活情景和数学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融问题解决和计算教学于一体,去发现计算的规律, 明确什么时候需要怎样的计算,特别要创设估算的情景,养成“先估后算、先估后验” 的计算习惯。只有把计算放在整个数学体系之中,放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之中,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 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才会将计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计算问题学生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把数学情景、计算意义、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 计算教学要过程化

  从各年级口算方法统计表情况来看,在调查的225名学生中, 只能用一种方法进行门算的占76.7% , 能用各种方法(大多是两种)进行口算的占20.7% 。可见,学生的计算方法单一,计算方法单一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的结果。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结合问题情景,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把这些不同的方法运用于不同的新的情景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优选能力。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 是思维的求异过程,也是思维的求同过程。

  (四)计算教学的练习要多样化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应具有帮助学生形成运算技能,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这种练习不应该是内容单一的题目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注意题目的变式,注意练习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把握练习的层次与梯度,把计算练习课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安排这样的练习, 观察算式“12×84=48×21,23×64=46×32”, 它们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所有两位数乘两位数都有这些规律, 自己写两个数练练看。在开放的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以及思考数与数之间关系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