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三阶段实施方案(2017.9——2017.12)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但是我们可以纵观现在的课堂, 部分老师的评价是在对与错之间徘徊; 在廉价的表扬与肯定之间徜徉; 在独自的对白中寻求完美。 那怎能体现评价的引导、 激励和诊断的作用?因此, 课堂评价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第三阶段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基于培养计算能力改进学生数学学习评价”
二、研究内容
1.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针对各位老师的课,分析课中评价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好准备。
2.广泛收集、纵览在小学计算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抓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
3. 基于培养计算能力改进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我们将从讨论问题式评价对计算教学的意义、成长记录本评价对计算教学的意义、测试评价对计算教学的意义、评价方式多样化对计算教学的意义等方面来研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
行动研究:组织和指导教师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
文献研究:广泛收集、纵览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
调查研究:对各数学老师上课现状进行调查,及时总结成果与经验发现问题与困难。
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从教师开展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中选择案例作为研究范例,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
五、工作安排
1.召开第三次课题组会议,组织成员学习课题设计方案,对课题工作进行分工(9月);
2.阅读1—2本相关的理论书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坚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进行学习(9月);
3.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针对课题资料自主学习进行汇报分享(10月);
4.参加课题组活动(盘点研究收获,撰写个人研究报告,课题组汇总成课题总结)(1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