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

录入者: 张君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7-10-13    【字体: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依据新课程标准,计算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计算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一直吸引着我不断探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老师对学生评价贯穿计算课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满爱与希望的评价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多元的评价目标增强了学生学好计算内容的信心。师评激励着每一位学生不断进步、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生自评与互评做好准备。         

1、评价语言诚恳,有针对性。

 罗索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诚恳,以关怀,关爱,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心智,学生会被你的爱包容,很容易接受你的赞扬,建议甚至是批评。课堂上“你真棒”,“好极了”,“了不起”等赞语,如果一节课用的过多,学生容易自满,而且毫无针对性,学生不知什么棒,什么好,一头雾水,既然这样,毫无针对性的评价还是少用为妙。

我在教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合作学习60÷2的口算方法交流时,生回答:我先想6÷2=3,那么6个十除以2就是3个十,所以60÷2=30。我这样评价:你的思路很清晰,表达很清楚,可以做大家的榜样,了不起。听到我的评价,这位学生非常兴奋。接下来的学习特别主动,针对性很强的评价使他不断发挥长处,力争多方面做大家的榜样,其他学生听后也有了奋斗目标,大家一起进步了。

2、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目标包括学生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教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探索36÷3的口算方法,我巡视时,发现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特别主动,当一位组员讲想法时,其他三位同学特别专心的听,当他们交流结束后,我询问他们合作成果。一共有三种方法,即①摆子具分、②想乘法做除法,即3×12=36,36÷3=12。③30÷3=10,6÷3=2,36÷3=12。四位同学都能表达得非常清楚,做练习时,这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我这样评价:你们小组的学习热情令老师感到欣慰(情感态度评价),你们探索出了三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连老师都佩服(过程与方法评价),练习时你们组做得又对又快,可见计算能力越来越棒(知识与技能评价)。评价目标多元化,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纵向评价。

我对学生评价侧重纵向评价,侧重每一位学生不同时段比较进行评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你的思维更灵活了”,“你更加细心了”,……这样的话语不断激励着每一位学生,我不强求每一位学生做到最好,但我希望他们不断做到更好。

4、自评、互评激发学习热情

哲学家说过: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认识自己。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课堂行为,互评是学生相互评价。将评价舞台让给学生,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同伴对自己的赞扬,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同伴对自己的鼓励,对全体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增强了学生学习计算内容的信心,使全体学生处在“我要学”的良好学习状态之中。

评价时间:学生自己探索交流之后进行第一次自评、互评,第二次是全课小结时。

评价语言:由于有老师课堂评价作为榜样,经常练习,学生评价语言也慢慢且诚恳,有针对性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目标多元化:自评与互评目标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与同伴的闪光点,增强了学生学好计算内容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计算能力,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将学生自评与互评作为计算课的两个教学环节,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评价不在是老师的“专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老师对学生充满爱与希望的评价,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的课堂氛围,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纵向评价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一位学生,点滴的进步令学生欣喜,使学生更加爱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师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增强学生学好计算内容的信心。计算教学中进行这样课堂评价,学生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我们的计算课也能高潮迭起,充满勃勃生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