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录入者:    来源: 参考资料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6-05-18    【字体: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如:72×125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

6、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数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就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思维,善于动脑,而计算教学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那么,我们的计算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什么呢?怎样才能体现改革的方向呢?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

1、重视计算法则,优化训练方法。

小学阶段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内容,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均有各不相同的计算法则。恰当建立和熟练地掌握基本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与立足点。计算法则教学,最好采用从计算中来,到计算中去的方式。即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计算法则的形成建立和有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实践计算法则的应用验证过程。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体验计算法则,源于计算又作用于计算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法则计算的自觉性,提高计算的正确和快捷度。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善于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学习策略意识,发展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为学生探索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在每一节练习课中,有基本训练练习,有针对性练习以及整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题目多的时候要特别认真,在要求质量的同时再要求速度。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同时,多表扬,鼓励,努力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

2、加强口算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训练。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我们为了提高带所带班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课堂中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

另外,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的口算兴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