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实施新课标改革以来,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在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正确率太低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太慢了,与以往相比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新课标改革前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视计算法则的理解、记忆、运用,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形成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机械重复的练习和记忆,为了减轻学习的负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也相对少了。这样矛盾也出现了:如口诀表,以往是记大九九表,而实施新课标改革后只要求记小九九表,这样就造成学生在计算除法中试商就相当困难了。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兴趣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兴趣、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如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那么就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唤醒知识经验,把握教学起点
就运算而言,加法是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乘法是除法的基础;就知识体系而言,先学习整数,再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会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要了解学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经验为教学起点,开展计算教学。如教学“0.72×5”这样一道小数乘整数计算题时,由于该内容是在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方法、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提出转化性问题,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问题1:0.72表示( )个( )分之一。
问题2:你能将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通过两个问题可唤醒学生对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的知识经验,构建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起点,鼓励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最后重点讨论小数点的问题。在这里,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新知的本领。
三、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口算训练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上是由口算、听算、视算、心算和估算等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因此说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算和笔算能力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是否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和成长。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更加高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理应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无论课程改革走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都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