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高年级数学教研组第十三次校本研修

录入者: 张君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7-12-06    【字体:

  本次研修主题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徐德元校长认为以下几点是在计算教学中应该做到的。 

1、新授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是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验的历程,从而强化认知。要把学生从纷繁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思考更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寻找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听了省小学教师网络培训中郑毓信教授的讲座,感受颇多。我们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非一定要算法多样化。现在有的教师的课堂已经步入了一个误区,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有这样一个例子,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用2-6的口诀求商。6个桃子,平均分给三个小猴,每个猴子可以分到几个桃?学生都能直接口算出2个桃子,可是老师置之不理,硬是让学生先来摆摆小棒,再引导学生用减法想,用加法想等等。弄到后来学生也不知所以然,云里雾里,本来就会的东西,上完了课反而不会了。很明显我们教师被算法多样化所束缚,结果在课堂上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同样我们也不必刻意追求算法得 “最优化”。练习的时候要紧抓新授的类型,并且进行一些题组练习更有效。我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前一天的错误在第二天新授的时候作为常规积累来练习,即做到巩固积累,又做到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学生计算技能。  首先是要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查抄题,二查计算,三查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其次要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还要养成良好检验习惯。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加减号看错了,要么是加减算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尽量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我总是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

  从徐校长的教学经历中老师们都找到了共同点,同时也会结合徐校长的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2650DE39820AE5C0EF3B6B479D35104F.png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