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高数学组第九次校本研修

录入者: 叶苏红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04-21    【字体:

四月二十日下午,我们中高年级数学老师汇聚在中年级办公室进行校本研修。本次研修主题是对这次数学期中考试进行总结与反思。

本次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命题,统一测试,统一批改。在考试结束后,我们先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老师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客观、详细的质量分析,然后教研组专门组织期中考试质量进行分析研讨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挖掘学生错误背后潜藏着的学习行为、思维品质等问题,并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首先,各年级备课组长就本年级的答题情况,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刻地分析。三年级错误率较高的三种类型的题:一是过时间问题,只会整时整分减,不会退位减,题目也有点超范围。二是日历问题不会分析题目,隐藏的条件没有理解。三是计算题的错误率比较高。四年级同学对多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没有掌握,不会灵活应用。还有关旋转的操作题错误率较高,有关旋转的角度,方向搞不清楚。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以前有了提高。五年级题目陷阱多,填空题失分较多,学生不会分析条件,分数内容比重大,学生对单位“1”理解不透彻。

总体看,我们到五年级存在的共性方面是: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从卷面看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是较好地达成了目标。尤其是计算,四、五年级普遍正确率都在90%以上。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

(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从概念部分的答题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三)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最后,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 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分数中的对应量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找准切入点,有效解决问题。 2.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减少练习中“毛估估”现象。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圆其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在作业过程中,提出对清洁分的一贯要求,要求学生认真作业从写好每一个数字、 点好每一个小数点开始。提倡学生将思考的依据写出来,该画图表示的要画图,该列出算式的要列在旁边,该有推理或验证过程的都要有过程展开。 我们期待通过数学组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双基方面得到发展与夯实。

 

Cache_-7d6be5b4a16fe166..jpg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