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术科组四月学习反思
烙画培训心得
钱梦鸽
四月份我参与了市级烙画培训,常州烙画今年刚刚申请成为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我为自己能够参与学习而感到幸运。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烙画也称火绘,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烙画,而我们常州的烙画则是在梳篦的基础上发展下来的。烙画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越来越先进,烙画也就逐渐变成了一个艺术广泛流传。烙画可以呈现在很多物品上,比如葫芦、梳篦、宣纸等等。
这次烙画培训,最触动我的是汪鹤鸣主任,他不仅教会了我们烙画的各个步骤,他还对我们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传承,而我们这批学习者,在学有所成之后,我们是烙画的创新者,鼓励我们创作出富有思想和自我审美意识的画作。同时,我们也将成为传承者,传递给身边的人,传递给学生。
虽然烙画培训结束了,我也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烙画作品,但我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在这条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心得体会
徐桂珍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美丽的盘子》教学反思
徐贤
本课的开始时就考考学生的想象力,电脑出示动画画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呢?学生联系生活说了很多,如:像太阳、像饼干、像球的外形、像……教师引导联想盘子的形象。此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新授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对盘子的种类、历史、特点等特征的了解,所以我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盘子不仅是餐具还是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品。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名同龄人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联系生活进行装饰创作的,有形象的生活物品装饰,有抽象的点线面配合,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体现了同龄人的想象、创意,给学生以启发的作用,我也看到这使孩子们在创作中更敢去大胆的想象与创作。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一是我们有亲自示范,如果在讲解装饰盘子时要注意的构图、形象、色彩等问题结合教师的示范相信课堂作业效果会更好。二是评价环节匆匆结束,要多听听学生自己和其他学生对作品的不同见解,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的环节中找到别人的优点向他人学习,也可以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助别人改正。三是没有在最后的环节进行拓展延伸,要在本节课装饰的基础上介绍制作纸盘子的方法与步骤,为下节课做准备,展示一些设计独特的纸盘子,让学生保持兴趣。
《美丽的盘子》听课反思
王伟
今天听了徐贤老师的课,在这节课上,在新授环节中她是以三关的形式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在整个设计环节上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应该是有非常大的兴趣的。因为一关一关的就像游戏一样让学生不断的去突破和尝试。第一关呢是折纸盘子这一关,谁最快折完谁就是胜利者,一方面增强孩子的敏锐感和动手能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勇闯这一关。通过这一手段可以看出孩子们上课的这种投入的状态如何。第二关比比谁的眼力好,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看看盘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以及盘子内画了哪些东西。再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样的盘子才是美丽的。那第一幅是一幅构图非常饱满,色泽非常鲜艳的海底世界这一图片,第二幅是是画在中间非常小块的的花的纹样的一个盘子。金鱼的那张,给孩子们很大的视觉冲击力,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就很容易让孩子们得出以下结论,不管是画美丽的盘子还是在以后的作画中都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构图要饱满;第二、颜色要鲜艳。通过这一条件再来欣赏其他图片,让孩子们说说哪个好看,好看在哪里;哪个不足,不足在哪里。这样的评述孩子们也很容易答上来。第三关,看谁做的盘子好看。这关孩子们就带着对盘子美的标准去构思去设计了。其实在这一关也有一个亮点,就是构图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盘子是一个圆形,和平时作画的长方形有所不同,这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存在一些挑战的,但这更会增强孩子们的构图意识和能力。
鲍老师的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唯一的不足在三关设计的顺序上存在一些小瑕疵,因为第一关以折盘子的环节来设计,这会阻碍最后一关的创作环节,会使卡纸变得比较皱,这样就会使得最后的作业效果和创作过程都会存在一些影响,这两个环节调换一下或许会更好,或者把创作作业的那幅和制作的盘子分开或许会更好一些。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一课,经过鲍老师的精心设计使得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课也是我即将上的一课,我会汲取鲍老师的好的教学设计去更加精心的去设计这一课,让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会有更大的提升!
《夏夜》 上课反思
王颖飞
《夏夜》是一首简单的、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活泼天真,充满童趣,表现了夏夜里萤火虫闪闪烁烁、漫天飞舞的可爱形象。结合这些,我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有一个谜语导入: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一闪一闪亮晶晶。学生很快猜出谜底。导入部分氛围很活跃;接下来是是学唱歌曲,那这首歌是两声部合唱歌曲,本册只有三首,其他两首是《八只小鹅》、《月亮钩钩》,这首曲子属于中等的歌曲,不难。在教唱的时候没有先听合唱版本,而是先听赏庄永斌老师帮助录制由吕辰瑜演唱的独唱版本,理由是:在学生没有听赏出歌曲是合唱还是独唱(或者齐唱)形式的前提下,先让学生听合唱版的歌曲,显然没有教学的递进层次性,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被忽略。常规下,合唱教学肯定先教学高声部,假象让从来没学唱过合唱的学生听一首拥有两个声部的歌曲来学习高声部,低声部肯定干扰学生对于高声部的学习。反过来想,先学习独唱版本,再听合唱,学生有了高声部的基础,很容易听出低声部歌词的出现地方,甚至发现高低声部旋律和节奏在两声部之间的联系:低声部好似高声部的回声。还有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就是休止,学生一唱就刹不住,所以我找了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嘟嘴”:5O 3O 1O |3O 1O 5O |,这个办法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效果很不错。
《夏夜》听课反思
夏芳
今天王老师上了一节区级展示课,选择了一首优美好听的《夏夜》,但对于没接触过合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许会稍感吃力。我在听了《夏夜》后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从教材出发,《夏夜》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合唱教学课,所以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点难度。本册教材共三首合唱歌曲,《八只小鹅》(低声部一种节奏与旋律,相对简单)、《夏夜》(低声部两种节奏与四种旋律)、《月亮钩钩》(轮唱)。轮唱相对复杂,一种旋律和节奏的低声部又显得单调,而把平时练声时运用的跳音与连音唱法有机地运用到一首歌曲中这还是第一次。选择《夏夜》确实有理由:旋律优美,合唱声部分俏皮可爱。学生有连音与跳音唱法的基础,其次对学生把握演唱方法是个不小的提高,再次歌词具有趣味性,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
二、先学习独唱版本,再听合唱,学生有了高声部的基础,很容易听出低声部歌词的出现地方,甚至发现高低声部旋律和节奏在两声部之间的联系:低声部好似高声部的回声。
三、把歌曲中连与断的节奏和萤火虫闪烁与飞舞联系起来学生易于理解,这个方法比较有效。
四、把节奏形象化的同时,也把节奏律动化,让学生边唱边跳,跳的部分不宜难,只用两个动作,而节奏方面也仅有连与跳的节奏,这样学生唱与跳的部分一致,载歌载舞,内心的感悟也会同步。
五、这节课在休止符的地方在学习时要和学生说一说,有休止符的唱跳音,其他唱连音,音乐知识必须讲明白。
《篮球》教学反思
诸宏良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的教学,课的准备部分我通过增加一点难度的球类准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本课的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但她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男女学生开始在身材形态和体能上呈现差别,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喜欢篮球;而女生柔韧素质较好,但胆量小,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害羞,学习篮球运球技术动作,由于上肢与手段力气不足,学生练习时往往出现球的高下不一,左右动摇稳固性差,特殊是有的女生拍不起球,呈现篮球脱手到处滚的现象。所以在以后上课要多考虑男、女生爱好和差异,并且由浅到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