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华美德故事——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演讲稿
二(4) 崔傲然
汉朝时,有一个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奋好学。 可是家里很穷,他白天必须干活,晚上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很富有,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有一天他鼓足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吗?”
邻居最瞧不起贫穷的人,就挖苦他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一线亮光。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邻居家的烛光。他想:如果把墙缝凿大一些,透过来的光不就更亮了吗?于是,他把缝凿大了一些,并借着透过来的光读起书来。
从此,匡衡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他读的书越来越多,并且都默记在心。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读,匡衡成了很有学问的人,官职也做到了丞相。关于他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与好学的恒心与毅力。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