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林南小学课程培训材料
林南小学课程培训材料
着眼学生,倾力课堂。
一直以来,我校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从课堂出发,打造真实、朴实、扎实的课程管理体系,积极开发与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四类校本课程,从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课改实施水平。具体工作有:
(1)成立课程管理中心,加大对现有学科规划落实、学科教学常规落实及校本课程实施的考核力度,使现有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能精致、精细,切实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花大气力开发校本课程。
(2)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
①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开发各科特色课程,如《责任与人生》、《科学与生活》,形成了各科课程体系,编制网络版课程教材,如《民俗文化》,开展多元化课程评价。如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全员性参与的“花样跳绳”,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成语诵读”“童谣诵读”“现代诗文诵读”等经典阅读课程,“快乐英语”演讲,“趣味数学”等学科课程;
②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课程。这一类课程形态的目标是高标准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制定了纲要,而没有具体的课程实施细则,处于“有方向而无具体操作政策”的边缘状态。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远足活动”、“走进秋天的田野”等,并进行系列化的活动设计。
③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多元化课程。依托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④基于学校文化资源的浸润型课程。将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生命教育、博爱教育、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节庆活动、书香校园等,加以课程化设计,从学生的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自发生成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最大程度地消除活动的功利性和强制性,还活动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实现课程的浸润。
(3)大力开展“学科教学追求本真的策略研究”活动,提高课程实施的品质。
雨润课程,滋育心根。
“百年树人,着力于根”。教育是滋育心根的工程。 “滋育”学生的“心根”,需要尊重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需要培育学生的“人文之根”“科学之根”“健康之根”“审美之根”“实践之根”。因此,我校坚持以“滋育心根,为儿童快乐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大力培育“养根”文化,旨在让学生在文化浸润、课程滋养中,拥有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
近两年,我校通过大力实施“雨润心根”课程规划,推进“养根”文化的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课程规划推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全校师生之智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与积淀,于2014年春,我校组织教师策划编写了《雨润》选修课程教学材料,汇集6个学科嵌入型课程,14个趣味活动型课程简介,11个特色生长型课程简介,主要介绍这几类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期待着《雨润》选修课程的实施,能在为培育学生“人文之根”“科学之根”“健康之根”“审美之根”“实践之根”的目标引领下,坚持以“尊重学生主体,着重习惯养成,注重兴趣培养”为原则,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及走班的形式,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成为“健康、诚信、智慧、自信的阳光少年”。
雨润课程,亮点多多。
(1)自主课程崭露头角。
本学期,我校尝试开设“午闲课程”。“午闲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主生成学习内容,实行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课程。每个课程的主任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参与者是他们选择的中高年级学生。主任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午闲课程”的开发实施,让午间的每项活动成为林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舞台。这9个课程经两个多月的实施,让我们看到林小孩子身上的智慧、执着与自信,更让我们坚信“给孩子多大的舞台,还我们多大的惊喜”!
(2)自主编写教材。
学校成立以校本课程课任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教材编写委员会,着力开发与实施《“雨润·养根”课程规划》中的校本课程,如:有指向于培育学生“五根”的健康类(“花样玩绳”“国标舞”等)、人文类(“小童话 大责任”“责任与人生”等)、科技类(“生活中的科学”“科技创新”等)、艺术类(“有根少年”) 等。这些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也保证每门校本课程“课堂有教材,教师有教法,学生有收获”。
(3)建立课程保障机制。
1)是实施时空有保障。必修课程,活动时间均有明确的规定性。社团类活动课程,我们采用“走班”制的方式组织实施,实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学生对社团活动课程的选择权。保证每周五下午1小时的时间,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其次,打破原有班级秩序,根据双选情况,重新编班。把日常教学班级,专用教室、学校功能室都变成校本社团活动的场所,让学生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午后时分,学校的功能室为学生“午闲课程”提供场所。
2)是课程实施有评价。为提升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我校每学期举行课程实施水平展示活动,并根据《林南小学关于优化课程评价方式的说明》(附后),按学年度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从规划性、过程性、实效性三个层面进行专项评估,评出“优秀”与“合格”等次。此外,对“花样玩绳”、“书法等级考试”等课程的实施水平组织考级活动,对一年级新生拼音,“2+1”体艺技能进行过关测试。
完善规划,构建体系。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雨露课程”规划,执行国家课程,选开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能结合学校的传统、实际和办学特色,精心开发能适合不同学生个性需要的、丰富多样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开发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工作有:
1.在养根文化的理念指导下,大力推行“雨润课程”,细化课程目标,实施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特色课程、精品课程,提高课程品质。
2.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外课程资源,确立相对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继续健全、发挥学校课程管理中心(教务处)的职能与作用,健全课程管理的网络,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研发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设置、开发和管理。
4.加强课程理念培训的力度,努力使每一位教师能用课程的理念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能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大力鼓励教师开发个人微课程,以丰富校本课程,完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5.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提升课程实施品质。认真抓好省市两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管理工作,加强校级微课题研究的引导、督促和考评。加强“养根课堂”的研究,关注个体差异,着重习惯养成,注重兴趣培养,生成科学合理的校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6.加大对课程评估的力度,提升课程品质。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制定课程评价细则,开展课程反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