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让思维之树茁壮成长

录入者: 徐贤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11-22    【字体: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NO.18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体育与艺术教育

 

陈艳 ( 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浙江温州市 3 2 5 0 0 0 )

 

: 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本文就在高中美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 来创设互动课堂,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美术设计教学 思维导图 互动课堂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0 ) 0 6 ( c ) - 0 2 5 2 - 0 1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 ,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离不开创

 

新 型人才。

 

创 新思维 , 对学生而言是指具有新颖独到意义的任何思维。它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所在。它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既存事物进行的修正、突破和发展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或过程 , 具有开阔性、发散性、想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 要想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 首先应该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在美术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主动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因此,在美术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思 维导图 , 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 造就更多创新型人才 ,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什么是思维导图

 

英 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 , 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 , 这正是达芬奇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 博赞于

 

19 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强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就是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 呈放射状 , 图文并重。它符合人脑放射性思考的本源 , 充分调动了左右脑的功能 , 使用全脑思维 , 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 借助图形语言 , 实现了轻松记忆和创造性思维。

 

简单来说 , 思维导图是用图形及文字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画出来。从一个主题为中心点出发 , 向外无限发散。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 , 树杈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 树杈上又生出更多的树枝和树叶。我们可以手绘完成 , 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绘制完成。如以“ 我的自画像 ”为 主题的思维导图。将主题文字或图像“ 我 ”放 在白纸的中心 , 周围留出大片的画幅空间 , 展开联想 , 发散思路 , 衍生出了“ 我的爱好 ”、

 

 我的梦想”、“ 我的家”等“ 主要的树枝,绘制过程中 , 为了使思路更清晰 , 让人一目了

 

,  ”的 每个分支尽量使用不同的颜色。

 

思维导图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思 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 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 , 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 , 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利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 , 增强思维能力 , 更重要的是 , 它能够启发使用者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笔者尝试着将“ 思维导图 ”这 一思维工具引入到美术设计教学中 , 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就“ 思维导图 ”在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 进行了“ 春夏秋冬 ”图 形创意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

 

第一阶段 : 个人思维导图初步搭建。

 

第二阶段 :  6 个人为一组 , 通过小组讨论 , 形成了小组思维导图。

 

第三阶段 : 各组代表进行发言 , 形成了班级思维导图。

 

第四阶段 : 个人思维导图的重审和修正。

 

第五阶段 : 整理筛选 , 表现主题。

 

学 生再次观察与思考自己的思维导

 

图 , 梳理和呈现自己的认识 , 以达到主题的深化和创新 , 用最合适、最恰当的方式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春夏秋冬。

 

学生A用人生头发的生长规律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达主题;学生B以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上,车站人物,人流拥挤状况 , 及气温的变化来体现主题 ; 还有学生 C以几个播放按纽的不同转速状态来表现对四季的感受;学生 D则用音符节奏的快慢和舒缓来体现对四季的感受。

 

在图形创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知识的传授者。思维导图是支持学习的工具,支持教学的工具,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逐步打破封闭的思维定势,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甚至产生了思维的跳跃。学生的作业不再落入俗套,呈现出新颖 , 多样 , 创意不断 , 让人耳目一新。

 

3 思维导图——形成互动式课堂的有

效 工具

 

在 教学活动中 ,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处于听众或观众的位置 , 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 是主角。教师在活动过程中 , 是组织者 , 启发者 , 引导者 , 知识传授

 

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学生有了更大的

 

发 挥自我的空间。

 

思 维导图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 收到了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说思维导图是一个潜力巨大的“ 魔杖 ,而教师则是操纵这个魔杖的“ 魔术师 ”。将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有效的学习工具引入到美术设计教学中, 带来一种主动、合作式的学与教的方式 , 形成了互动式的课堂 , 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 促进了生生间的互惠合作 ,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必要工具

 

利 “ 思维导图 ”工  , 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当学生遇到创造性问题时 , 通过思维导图 , 能带给学生很多的帮助和启示 , 学生能在不同思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 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 , 将原本不太可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连接 , 必然会使人产生一种超出常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维导图将给学生探索创造性问题提供可能。

 

思维导图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都是由思维导图的特点决定的 , 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 , 因此 , 教师可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开发出更多的教学活动 , 使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结语

 

·芬奇是美术家、雕塑家、哲学家、建筑家、发明家 , 是一个天才。思维导图这样

 

一 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托尼·巴赞受达芬奇笔记的启发而发明出来的。在思维导图中 , 大脑可以任意驰骋。展开想象的翅膀 , 一边思考一边涂鸦 , 把思维象树一样画出来 , 让思维之树茁壮成长 , 让思维之花灿烂绽放。借助这一工具或许将促成另一达·芬奇的出现。

 

在 美术设计教学中 , 笔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全新的思维工具 , 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尝试。希望为各同行提供

 

一 些有益的参考 , 并期待有更多的关于这种思维工具的交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潘鲁生《. 图形创意》[Z] .

 

[2] 汪细强.将大脑思维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Z]


 

 

25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