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完成作业必答题 啃下减负硬骨头
完成作业必答题 啃下减负硬骨头
“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同时聚焦作业管理,在“双减”背景下,校外培训被压减之后,学生的作业如何在确保提质的基础上,切实地减下量来,是当下全体教师的必答题。林南小学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区作业管理文件规定,改进和加强本校作业管理机制,压减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于12月开展了“作业管理”专项学习、讨论、案例评比和落实行动。
全体教师分学科组,重点学习了常州市教育局新颁布的《关于全面改进和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了落实行动大讨论、作业优化和改革案例评比、《常州市中小学作业管理十项严禁》书写赛,通过各项活动领会精神实质。大家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对好的方法及时记录,一致表示要坚决扭转作业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严控作业总量,提高质量,强化作业管理,统筹协调各科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比例,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让孩子的学科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真正以科学适量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查漏补缺和内化提升。作业设计案例评比中,各科老师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培育,结合学生年段和学情,有改革方法、案例支撑、转变效果,看到了老师们的思想转变和学生的效能提升。在书写赛中,大家发挥书写特长,运用各种字体,认真书写了“十项严禁”,真正让作业管理条例入脑入心。
林南小学作业管理专项行动,为“双减”政策下的学校作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实践支撑,相信全体老师会继续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开放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乐在作业中,乐在探索中,乐在积累中。
上课静神凝思,下课欢声笑语,是我们期待教学的模样;
背上书包轻盈,行走矫健活泼,是我们期待学生的姿态;
着力减量与提质,体验改变与创新,
还学生以快乐自在童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且听各科老师们是怎么说的——
张限英:一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就只能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一年级计算很重要,我喜欢组织各种计算小游戏,视算、听算、抢答、口算对抗,在各种游戏中培养计算能力。
胡 叶:就高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把握课堂效率,在有限地时间里完成补充习题,做到课课清是比较难的,所以我在作业设计时就要兼顾学困生,尽量通过分层设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齡的不同要求。我一般会给学生选用“套餐型”作业,不同类型对应不同奖励,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进行选做,在巩固练习的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唐 婧:在“双减”政策下,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作业的效率。我就经常采用常规性作业和创新型作业结合的方式。在创新型作业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根据单元主题意义的要求,布置相关作业,如在五上At weekends这一单元中,基于周末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写一写并画一画自己的周末生活,制作学生自己的绘本My weekends,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邹小芬:“双减”明确规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摒弃以前抄抄写写的机械性作业。教师需要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从今年的尝试来看,学生喜欢做思维导图、设计朋友、动物、衣服卡片、配音视频类作业。家长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表演课文对话,与孩子一起设计服装、表演。学生在活动类作业中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业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积极的参与。
钱梦鸽:我们要从作业设计、辅导反馈、作业评价、作业分析四个方面来着手,以精心的任务设计达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美术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课程体验为方式,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探索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方法,在作业设计上求创新,在作业效能上求品质,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接触自然、感受艺术、放飞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意潜能,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
陈文秀:小学科学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在我们科学课,我把作业分为课中、课前与课后作业。在课中我往往把科学练习册作业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之中,特别是一些实验计划、实验记录方面的内容,避免了学生作业的重复,这样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实现了优质减负的目的。
王晓红:“双减”下的作业设计,减量不减质,需切实找到学科关键能力的训练点,提高学生实践兴趣。我发现学生在真实活动中去做“作业”效率最高,于是设计了在感恩节写封信的写作实践,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学生记叙事情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发表对事情的看法还是要考验学生的三观的,不同人对相同事看法也不尽相同,如果仅仅是写信,不免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会有程式化的语言出现,这就违背编者意图,于是我让学生将信在感恩节之际递给收信人,并让对方看完信后写上感想。这就让表达、沟通在真实情境中发生,为了让对方看懂,学生也会尽力雕琢语言,相当于是修改作文环节自主完成,一举两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友情、亲情,既是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教育的发生。活动中设计作业,能减量提质,并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