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不教之教---英语本真课堂的探索(唐婧)

录入者: 唐婧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2-07-03    【字体:

不教之教---英语本真课堂的探索

以五上《What do they do?》第一课时为例

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唐婧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秉持“教育为人生”的思想涵养,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学习主动,反对简单灌输。“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那么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首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将以五上《What do they do?》第一课时为例,探讨英语本真课堂的教学要点。

一、 解读文本,需找准基点

文本解读,犹如撰写文章,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思路不清的文本解读给学生留下“模模糊糊一大堆”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找到话题点,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

1. 文本主题点

文本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本单元的话题是jobs,属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范围。Story板块呈现了Su HaiMike家里聊天的场景,Su Hai在看Mike的全家福照片,并询问Mike父母亲的工作,然后Su HaiMike介绍了自己父母的职业。第一稿的设计中通过听一听,将MikeSu Hai父母与其对应的职业连线,整体感知文本,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版块的单词对于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另外学生一方面要认真听,另一方面还要将信息进行匹配,学生对于在听力中获取此信息难度有点大。所以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我们分布进行文本的感知:首先进行视频整体感知文本谈论了哪些职业,了解文本的主题;接着再通过贴一贴的活动,将具体工作内容与职业对应,整体理解文本。在两个活动中,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了文本。

2. 文本的提升点

此外,由于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部分单词如Writerwrite的发音比较难,在前几稿课堂的试教中加入了很多学生已知或者已学的知识点,比如冰心is a writer. ...让学生在操练中扎实的训练;并且通过各种图片让学生感知作家工作的环境,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以便学生更能感知文本的情感,指导朗读。但是在通课的时候,黄老师给出建议:在第一课时的时候还是要以书本的文本为主,切忌跳出跳进,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且第一课时的四个职业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熟悉,在这一块花少量时间让学生准确朗读即可。

关注文本的提升点,将学生的旧知与已知联系起来。纵观整个单元,学生到最后要形成一个对职业的认同观,那么结合第三单元以及第四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前两个单元结合起来,多维度的关注职业。

3. 文本规律点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发现,此story time版块是有规律可循的,整篇文本先是Su Hai询问Mike父母亲的工作,然后Su HaiMike介绍了自己父母的职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句型结构上基本相似,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学习第一部分,Mike父母的职业,初步感知动词三单的用法,运用句型What do/does...do?其回答进行交流,初步感知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结构。第二部分,就可以放手给学生去做,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Su Hai父母的职业,感知动词三单helps,makes的用法,迁移运用语言支架。

而且在文本解读中不难发现,学生的难点在于第一部分的teacher,teaches,writer,writes,而对于第二部分唯有一个难点sick people,基于此文本的分析,在第二部分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迁移使用第一部分的语言支架。

二、 找准难点,试逐一击破

Story time版块的三单还在起步阶段,只需要初步感知三单的变化就可以,如何进行初步感知呢?我们弱化了像第二课时语法类的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定义,而是将感知一遍遍的在教与学中滚动,通过复现让学生不断地去加深印象。

在本节课中具体如何打好难点呢?

1. 多种活动串联打点三单

在最后的一稿中,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师生共同学习Mike父母的职业,初步感知动词三单teaches, writes的用法,运用句型What do/does...do?其回答进行交流,初步感知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结构。再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Su Hai父母的职业,感知动词三单helps,makes的用法,迁移运用语言支架。在整个过程中,从书本的教学到师生、生生之间的问答,初步使用,并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朗读,再则通过谈论更多关于职业的内容进行复述,再次检测学生是否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准确运用三单?

2. 问题驱动提升主题意义

在第一稿中,通过问题Do Mike and Su Hai like their parents jobs?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关注Thats great! Thats nice!等词句的表达,关注朗读,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还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被牵着走的成分比较大。在后几次的试教中,又把问题改成了Which job do you like?并尝试说说理由,学生输出的语言以“I like...bacause I like...”学生以输出自己的感受为主,对于目标中产生职业认同感不是很契合,最后我们将问题改成了Which jobs are great?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从多维度来说职业伟大的原因,从个人喜好爱好维度,社会责任维度等多维度输出,为后面的课时做铺垫。同时,也更好地指导了本节课的文本朗读。

三、 学生中心,立儿童视角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 游戏进入课堂,在课堂之前,通过小游戏I say you say,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如教师说I like...I love...等句式结构,为后文的拓展做好铺垫。

2. 整体理解文本中,第一课时的文本中的四个职业比较常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四个职业的了解比较多,所以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采用贴一贴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手动与脑动结合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

3. 以生为本,按照学生的能力将学生恰当分层,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教学非常巧妙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坚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选择练习,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检测梯度。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研读文本,进而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本真课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