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四年级计算常见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蒋红琴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学习的过渡,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整数计算的总结,又是其他计算的基础。
一、当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小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计算时,常会出现马虎的情况。比如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题目202×33计算失误,都是对题目作了(200-2)×33或者是(200-2)×33+202的计算,这主要体现出了学生对运算的定律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还没能够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转化,使得简便的运算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当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这也是小学生在数学的计算能力上得不到提高的一些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对此进行一一阐述。
第一,对于运算的方法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就是对口算不够重视致使了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弱化。
第二,新课程改革过于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练习上只停留于表面,影响了计算的时效;个体训练量减少,这对小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第三,感知上的问题,这和小学生自身有关。由于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整体性感知,因此在审题及计算时会出现看错、漏算的情况。比如在计算事把“+”当作了“×”,把数字“9”当成了“6”等。
第四,思维定势上的干扰。对于实际的问题小学生通常采用较为习惯的方法来进行对性质不同的问题作解答,这就会造成计算错误的状况发生。小学生的年龄基本处在六到十二岁之间,数学计算能力才是初步具备的阶段。再者是小学生抽象想象空间较为狭窄,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的难度和以往相比略有增加,在逻辑推理方面就显得相对较弱。
第五,生活经验缺乏的影响。比如四年级测试中有一个题目是:“王叔叔用长方形的地垫摆了一个大的正方形,地垫的长宽分别是5m和4m,问需要多少地垫?”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见过地砖,但没有认真观察过,不知道地砖的一些基本特诊,所以这个题目就无从下手。再比如对于电表的度数的计算,当给出两个数字问当月用电度数总共是多少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有些同学甚至用到了加法来进行计算。
二、解决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问题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把对计算能力的新要求摸熟摸透,从而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下内容主要是根据上文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给出的适当解决对策:
首先,当前的小学数学的计算的方式主要是心算(口算)、笔算及估算,还有就是依靠计算器进行计算等。心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应用广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心算进行加强,在其教学内容上可分为基本型心算、提高型心算及拓广型心算三种类型,这就要求在基本的心算上要做到熟练,练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还有就是运算的方法及顺序是一个关键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尽量具体化,尽量的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
其次,加强学生的简算意识。要使学生在审题及简算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找到好的、正确的方法。同时老师还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练习,计算题目的设计要用心,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如此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升。
最后,调整学生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新颖、探索、好奇、成功、和谐等因素,要联系生活,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在计算习惯上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及计算速度,把情境教学、估算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小学的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小学生在空间想象上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及计算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的引入及要解决的问题步骤和结果都要依靠计算才能够完成。相信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