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走进学生家庭 接受心灵洗礼

录入者: 杨玲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10-25    【字体:

信息时代,班主任老师早已不再走村串户地家访了,电话已经连起了千家万户,每学期都要开一次家长会,临时有了问题,一个电话就能把家长叫到学校,如今又有了校讯通联系就更加方便了,只要通过发短信就能和家长进行沟通。但我常常觉得,家访的作用和功能是任何现代化通讯工具也无法完全代替的。走进学生家庭,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胜过多少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沟通,从心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而且还寄予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么样总有一种欣慰的感觉。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是啊,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是“圣旨”。

何晓鹏,一个非常内向而且非常倔强的小男孩。由于父母在外地承包工地,从小就跟着年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对何晓鹏的管教十分严厉,只要一犯错二话不说就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挨打是“家常便饭”。何晓鹏在学校里很不爱说话,但是下课时又爱和别的同学闹别扭,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完成家庭作业的自觉性差,只要爷爷一不在身旁监督写作业,他就偷偷地玩。  

今天下午,我还没走到何晓鹏家,老远地就看见一个小男孩往这边跑过来,跑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何晓鹏。何晓鹏非常兴奋地喊:“老师好!”看着因为见到老师而激动不已的何晓鹏,我的内心“咯噔”一下,原来在小孩子眼中,我对他的种种教诲并没有使他讨厌老师。刹那间,我的心情也跟着开朗起来。  

在老人眼中,老师来家访一定是因孩子闯祸、犯事而来的。我一再强调,家访并不是告状,而是希望大家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在交谈过程中,何晓鹏一直站在旁边睁大眼睛看着我,我一直微笑着述说他的一切,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在谈到他优点的时候,我会笑着摸摸他的头;在谈及缺点时,我握着他的手真诚地问:“我们一起来改正这个缺点,好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的!”在我的注视下,何晓鹏羞愧地点了点头。  

离开何晓鹏家时天色已经有些暗淡,太阳早已西沉,周围炊烟四起,一路电灯已逐渐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感觉到脚跟有些发麻,脚趾痛得苦不堪言,但想起这次家访的收获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学生需要我们,家长需要我们。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的我,通过此次家访,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教育需要心智,教师应该尽其所能来浇灌每朵鲜花。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看到孩子不完成作业的时候,看到孩子不遵守校规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他还是个孩子,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在每个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他们未来的希望。对于老师来说,一个学生教育的失败,只是我们教育中几十分之一的失败,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则是百分百的毁灭。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应该更加用心,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老师累点,苦点,甚至是心酸点不要紧,可千万不要对孩子放弃,甚至绝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懂得爱护这些孩子,即使他们犯更多的错误,也会以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他们,接纳他们,用温暖的心去融化坚冰,用真诚的爱催开花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