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家访,一扇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录入者:    来源: 严国春    点击数: 576    发布时间: 2013-11-28    【字体:
微信微信
QQ空间QQ空间

家访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是教师与家庭沟通的有效途径,是架设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座无形桥梁。十月份,林南小学积极开展“让脚步迈进学生家门,让关爱抵达学生心门”的家访活动。尽管老师们白天忙碌、辛勤耕耘,但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还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走入了学生的家中,每位老师还认真填写了家访记录,将家访过程中的感人点滴及时记录了下来。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林南小学一(1)班  郑芳

10月份,我校开展了“家庭走访月”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进一步贴近学生,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活动结束,有这么几点感受:

1.家长都有美好的愿望。

我走进的家庭,都是外来民工的家庭,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因此,他们内心比谁都渴望孩子成才,希望孩子不再重复他们这样的生活,不再受他们这样的罪。而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希望。几乎每一个家长都这样说过:“这边的教育质量比我们老家好,再苦再难,我们都要让孩子在这里上学。”

2.学习管不了,不会管是普遍现象。

一方面,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无法指导;另一方面,他们生活条件也差,家长们每天起早摸黑,为生活而奔波,孩子完全是放任的,不是不想管,而是没有时间管。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在这些家长的眼里,读书是改变他们孩子命运的机会,他们很珍惜,但总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教不了孩子,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几乎每一个家长都这样郑重的拜托:希望老师严格要求孩子,不听话就打,我们不会说什么的。

5.家长普遍不知道,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承担什么。

养大孩子,给吃给穿,是家长们的普遍认知。他不知道 ,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路上,家长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教育孩子与赚钱之间,家长在行为上还是表现出赚钱更重要。

从学生的家里出来,我的内心是沉甸甸的。作为这样“特殊”学生群体的老师,肩上的责任更重,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学生多点关爱,对家长多份理解,对工作更多付出。我们无法改变学生家庭状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

 

 

家与校的“桥梁”

林南小学二(4)班  戚微琪

 新一期的家庭走访月活动又落下了帷幕,对于我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去进行家访,虽然内心又忐忑又有些小小的兴奋,但当我走进每一个家庭的时候,我的这些心情全被两个字所取代:心酸。

 我们学校的学生比较特殊,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外地,随父母打工来这边就学。无论是他们的住所,还是他们的家长受教育水平都相对有限。在这次家访的5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宽裕,一家四口租赁了一套80平方的房子,而其他的4个孩子都和父母或者和爷爷奶奶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虽然条件有限,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都有着一颗快乐和积极的心,他们丝毫没有被自己的生活条件所局限,依旧是一只只快乐的小鸟。

    学生谌孟德、谌孟贤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甚至有些"受宠若惊"。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的学校你的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得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王绘琳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要大胆举手发言,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您看我以后的表现。”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真的很大。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将自己的这种魅力发挥作用,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就需要我们自己的不断努力了。

本次的家访活动对于我这名初为人师的人来说,是职业生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虽然有荆棘有坎坷,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坚定林南小学“家庭责任教育”的德育理念,切实地在家与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家访,连接家校的桥梁

林南小学三(2)班  许叶华

我虽然不是第一次家访,但这样郑重的家访活动还是第一次经历,因此思想上比较重视,一个月下来,感觉收获颇大,在家访得过程中有些体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家访,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

1、能全方位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学校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较典型的是我班的张安雨,在校性格内向而胆小,有什么事都藏在肚子里,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家里却很活泼。听她妈妈说,她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什么事都跟他们演,跟他们说。其实班中家校反差很大的学生还有很多,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放假后,不看书,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样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经过家访,能全面了解了学生,在今后的教育中,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更全面健康地发展。

2、能更好地建立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老师走进他们的生活,坐下来聊聊他们的孩子,拿出比平时更多的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孩子在校表现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很多家长对于我的到访,很受感动,也很热情。虽然一杯开水很普通,家长朴实的话语却让我心中倍感亲切。

 3、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问题。 通过本次家访活动使我深深的感到,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不足,譬如只知道要孩子学好,如何学好不知道;不注意言传身教,自己从来不看书,工作之余经常打游戏,却要求孩子看书学习;认为只要读好教科书,不肯为孩子订购课外书刊;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只限于口头上的询问等等。趁家访的时候,我把应该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了些建议,引起家长的重视,希望有所改进。

二、家访,要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在农村,每个孩子的家都很分散,于是出发前必须先制定好路线,电话联系好家长,避免吃闭门羹,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出更高的效率。如出发前先把一个村的都列到一张表格里,然后按照门牌号排列好,并且让同村的孩子作小向导,这样寻找就很方便。看到孩子们兴奋地在前面领路,感觉他们对老师的家访是多么的期望,许多家长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普遍认为这是学校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是真心的为孩子们好,是诚心的干工作,是一个好的教师形象的体现。 

三、家访,很累但很值得

家访,要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回家时天都黑了,但是,心里却是充实的,快乐的。比如,你会接过家长送上的热热的茶水,你会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你会看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笑,你会远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门前望着你的离开的场景……每每看到这些,想想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家访,是连接家校的桥梁。这次家访活动获益良多,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密切了家校联系,更多地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家校对孩子的教育达成了共识,有利于对症下药,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访,一扇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林南小学四(2)班  唐丽亚

    上个月,我走访了五位学生家长。通过此次走访,我意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包括他的学习,生活,个性,想法等,让我有针对的教学。比如说我们班的鲜田田同学。在一开学,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方,自信,活泼,开朗,在管理学生方面很是老练。但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她不少小毛病,比如骄傲浮夸,喜欢管事,但做不到自律。我想这些都是小问题,毕竟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缺点,我要做的是稍加引导。在和其爸爸交流后,了解到她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但令我想不到的事,她在家里拒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还会撒谎。这不得不让我提高警惕,撒谎这不单单是优缺点的问题了,这涉及到了人格问题。庆幸的是,多亏了这次家访,让我有机会更全面的认识她,可以因材施教,做到防微杜渐。当然也让我发现了不少同学的闪光点,比如汪棋同学,她家里有个弟弟,爸妈休息日都要工作,她会帮着家里打扫、做饭、照顾弟弟,有时阿姨家的弟弟也是她照顾,我觉得小小年纪的她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其次,家访可以走近家长,了解家长,加强共同为学生成长而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在家访之前,我接触过几位家长,但给我的印象都是敷衍了事,管理无方,有的甚至是不负责任。对于他们,我除了建议别无他法。但在刘德艺家里,他妈妈颠覆了我的观点,也让我对家校合作更有信心。她说:“在家我们家长会宠爱孩子。但那是疼在心里。表面上不会让孩子做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太子爷。自己的事尽力做。父母深知自己不能替他做一辈子的。让他从小独立,自己的事情想办法解决,不懂得父母会教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我经常给刘德艺讲的。”听到她那番话时,我顿时觉得是我以偏概全了。试想,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哪有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呢?只不过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有的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但教育方式并不适合。我想,我要做的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力度,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家校合作,共同找到一条适合他孩子的教育之路,家庭与学校可以配合的很好。这样,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学生会有进步。

    当然这次家访不仅是给我一个了解学生,了解家长的机会,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家长也会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快乐,会更加关心孩子,加强家校合作。

 

 

行进在家访的路上

林南小学六(3)班  张国春

1030下班后,我和搭班的两位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家庭走访活动。去的路上就想着最好能快点结束,好像是为了走访而走访,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但随着走访的深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长的热情,感受到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和无助,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和我们分享了他们育儿的成功经验,我们还感受到了家长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所以在实际的走访中,我们和家长是越谈越投机,以至于到最后家长们都不想让我们走了,结束的时间是一拖再拖,最后回到学校时已经6点多了。回来后,我思绪万千,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下来,借着一时的热情把自己在走访中的一些体会记录了下来。

来到学生家里,看到他们大都住在破旧的出租房内,家里的陈设极为简单,房间的光线也非常的暗,孩子们连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都没有,一个房间就是他们的一切活动场所,看到这里我觉得有点心酸。在这样差的生活环境中而我们的学生依然奋发向上,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追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我敬佩我的学生,更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

我们来到预先定好的两个家庭时,是铁将军高挂,据周围邻居说家长还在加班,要到很晚才会回家,而学生呢早已放下书包,跑得无影无踪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放羊式的管理,细细想来弊病很多,隐患很多。学生这样到处疯玩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学业,作业常常是应付了事,有些同学干脆是不做,更谈不上做好预复习工作,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了。我们想自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学生在外面面临意外伤害的机会就会增大,而且有些学生还会结交一些不良的朋友,沾染上一些不良的风气,有些甚至会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据我了解我们班曾经有五位男生在开学初的某个星期天结伴去网吧,有些同学的父母竟然还不知道,如果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幸亏及时地制止,并加以引导。还有一些学生虽然不到处乱逛,但在家里也是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听得出来,父母的话中是充满了担忧的语气,他们也想抽空跟自己的孩子聊聊天,辅导一下孩子的学习,但他们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平时的工作实在太忙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苦衷我们也要理解,因为对他们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

天色将黑时,我们又来到一所低矮的平房里,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屋内包饺子,他是在特意为自己的外孙准备晚餐。坐下来交谈之后,才知道这位老人独自带着自己的外孙在这边生活,自己也没有什么工作,像他这样的年纪本来是应该在家安享晚年的,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外孙,可有时看到自己的外孙不听话、不争气心里特别难受。听着他的讲述,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生缺少一颗理解他人的心,缺少一颗感恩的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家长在谈到孩子的未来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勤奋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希望他们靠知识吃饭,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再走自己的老路。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文化,不得不出来闯荡,甚至干一些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既辛苦,报酬又低。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孩子。临走的时候,家长们都会再三地叮嘱我们,对他们的孩子要多关心,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孩子在校的表现要及时和他们沟通。话语虽然略显老套、朴实,但是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也是对我们老师提出的唯一的要求。

这样的一群学生,这样的一群家长,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已经不可能再给你选择。但我们工作的方式是可以灵活改变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以弥补父母对孩子缺少监管的空隙,好习惯养成了自觉性、自律性就自然会提高,进而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而且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我们也要学会包容,不要对学生稍不顺眼就横加批责,不要把责任都推到家长头上,要设身处地多为他们考虑一下,他们在这边生活、学习、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当然包容不等于放纵,该严格的地方还是应该严格。我们在工作中还要多一份耐心和细心,遇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的工作方式不能简单粗暴,要把工作做细一些,要经常找同学谈谈心,多开导他们,给他们讲道理,只有当他们的思想有所触动时,他们的言行举止才会彻底得到改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家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不能拿他们跟别的学校的家长比,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不能事事指望他们,我们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从学生处入手,学生工作做好了,家长只要稍作配合,我们的工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沉甸甸的果实!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