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王欣钰)第36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英语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录入者: 邹小芬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4-11-25    【字体: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第3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本次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使我收获颇丰。前沿的教学理念,开启了新思路。场场观摩优秀课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自然且充满活力,启发我应该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

周亚文老师的Signs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开始,周老师通过一个小游戏quick response,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揭示主题。接着播放生活中标识的视频,随即引导学生谈谈对标识的初步理解,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在聚焦标识学习时,唤起学生对平日生活中标识的意识,初步认识到标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接下来进行了文本学习,首先通过听整篇对话,获取Mike, Helen和Tim在购物中心所看到的四个标识信息。接着,通过自主阅读,完成自主学习单的任务二,四个标识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里,是谁提醒谁时说的,标识的意思是什么。接下来是分图细节学习过程中,教师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如: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垃圾扔到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禁止吃喝”的标识?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要禁止饮食?如果你在饭店吃饭时,看到有人在你旁边吸烟,你会怎么做?你会对他说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周老师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场景不同标识含义,We are in...We can see...It means...引导学生们学习了解在不同场景下标识有不同的规则与含义。设置猜一猜和说一说的活动,认识到生活之中,标识有不同的形状与不同的颜色,其作用与含义也不同。接着,在常规表演的基础上,增加了想象表演,试想一下,若是这些公共标识都消失了,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观察不遵守标识的结果,自然生成标识可以使得我们安全,舒适,健康,更好。课的最后周老师重新回归到主题,复习回顾标识的含义,追问学生,关于标识,你今天课上学到了什么? 这不仅是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与提升,与刚上课提出的问题相呼应,更是品德教育的一个升华,学生一方面感受到遵守公共标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提升对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会用所学语言有逻辑地表达和描述标识的意义,去宣传遵守标识的重要性。

黄慧老师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Grammar time)也让我印象深刻。黄老师上课先组织复习story time主要句型以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接着通过创设Mike和SuHai微信聊天情境(SuHai问Mike家人正在做什么)让学生感知现在进行时表达,有效激活学习经验并吸引学生注意。接着黄老师先是让学生凭借“听”的方式独立去完成学习单,之后再组织学生展开口头交流。通过这样文本内容听力训练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所学内容。再以chant的形式复习story time通过感知、体验、运用、实践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将语法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交流中。在整理时态结构时,黄老师用树状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和答句的基本结构。用2W1H的方式归纳了本单元出现的动词现在分词形式及其变化规则。让学生探索现在进行时的规律并且讨论总结出what部分(什么是现在进行时):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孩子理解when(何时用),以及how(如何用):Be+v-ing。黄老师为同学们理清现在进行的定义、基本结构时。还通过询问孩子们是否帮助父母做家务,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个活动唤醒了学生做家务的意识、积极性。接着活动范围由家务劳动延伸至班级劳动以及朋友之间等更宽泛的领域,黄老师安排学生展开探讨:你还能帮助谁?为家人、老师和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助人为乐,使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运用现在进行时叙述故事,提炼出主题:To be a helper。黄老师设计了“Lei Feng's Diary”学习单,在学习单上呈现雷锋正在帮助他人的图片,并附上短语作为提示,同时设置问题“雷锋正在做什么?”,要求学生依据此完成书面表达。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积极倡导学生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向他学习。黄老师抛出问题“Can we only help people on Lei Feng Day?”,启发学生深入思索:在平常的生活里应当怎样去帮助他人?又能够做哪些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助人小事情呢?进而让学生领悟到We can help people everyday, not only on Lei Feng Day。黄老师依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进程与思维模式特性,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持续引领学生达成认知与实践的统一,达成课程教育人的目标。黄老师激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回想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那些援助他人、报效国家乃至造福全人类的榜样人物。学生们谈到了屠呦呦、钟南山、袁隆平这类为国家建立卓越功绩的科学家群体,并且学生还认识到:“We can do these things on daily life.”任何人都能够践行助人为乐之举。

我将会在观摩会中所领略的创新教学方法、精心构建的教学情境以及对学生品德与文化素养的重视,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以名师为楷模,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深度与温度,用趣味盎然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