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小稻秧脱险记》集体评议

录入者: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3-10-27    【字体:


《小稻秧脱险记》集体评议


《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险了。第二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收拾杂草。最后,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朱老师的这节课很真实。也就是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教学设计灵活有实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教学中教师能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生一起表演朗读课文内容,将孩子们带进课文,感受小稻秧遇到危险的紧急、解除危险的高兴之情。注重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去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感。更重要的是朱老师能通过这篇童话教给学生理解和阅读表演的方法,带动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


一些建议:


1、在表演小稻秧遇到杂草的围攻时,教师指导朗读、表演还不够到位,“团团围住”气势有些欠缺,教师还可以做示范表演或朗读,这样学生感受会更深,有助于理解课文。


    2、脱险部分的演一演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可再细致一些。


3、教师最后总结的关于文章主旨的一段话有些生硬,可再斟酌一下。


4、童话教学应注重情境的整体性,不要让一些细小的问题打破情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投入。


   
总的来说,要上好这一片科普童话,读和演是两大重要的手段,如何让读演来彰显童话的魅力是这一课留给大家的一个思考。



 

附件